《陶罐和铁罐》评课
(2011-12-09 15:50:13)
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虽然内容简短,但却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仔细观察了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实录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导入新课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开始,然后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观察陶罐和铁罐,说说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为学习课文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二、词语教学比较扎实:字词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上课老师从指导课题中“陶”字的写法入手,比较扎实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及正音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同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并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一词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能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难记的字来进行教学,老师在黑板上板演“萄”字,并提醒学生注意:右侧“缶”第一个横短,第二个横长,最后一笔是点儿。还有“慌张”的“慌”字,让学生互相提醒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注重学生的自学自悟。
三、重视学法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往往无从入手,教师通过屏幕出示“这篇课文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_______,常常_________
,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借助填空来进行概括,好像是给孩子一个拐棍,利用这个拐棍,学生会逐渐领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教学,重视语文教学的朗读感悟。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教师直接从课文重点段落2-9自然段入手,在朗读感悟中,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想象铁罐的动作,让学生带上这样的动作读读这句话,先是一生表演读,再全班一起模仿读。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总管整个课堂,有个人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解的教学思想。
另外还有两点不同意见提出来与大家商议。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叫“奚落”。课文2-9自然段都是铁罐在奚落陶罐,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你敢碰我吗?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把你碰成碎片。”二是态度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来理解奚落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让学生体会什么事奚落。奚落在词典里的意思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来说人不是,使人难堪”让学生体会想象铁罐的话怎么尖酸刻薄,如果你是陶罐,你听了这些话会有什么反应。这是在理解“奚落”的意思。理解了“奚落”一词,然后就是运用奚落。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奚落一词可谓是一个非常难得可贵的训练点。抓住这个词语,交给学生如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既让学生学得有法。至于运用“奚落”,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奚落”一词,那么运用奚落一词写一段话也将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还要给学生设置一个语境。丑小鸭的例子拿过来最好,丑小鸭生下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大家都觉得他很丑,想象别的动物们是怎样奚落他的。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注意提醒学生,你所想像的话要尖酸刻薄,要说人不是,要使人难堪,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要做到这三点,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课堂上带着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表演、讨论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体会奚落一词的意思。我想运用奚落写一段话,应该不成什么问题。那课文中傲慢、恼怒、轻蔑、谦虚、懦弱等一些词语怎么办,怎么理解,我想,还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一带而过的讲,三年级的学生读上几遍课文,恼怒、谦虚等词语不讲,他可能表达不出,但也能体会到八九不离十。
课堂中的繁琐分析之处有些多。
“奚落”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地方会给人荒凉的感觉?
自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铁罐很骄傲的?
铁罐是怎么称呼陶罐的?
而陶罐是怎么称呼铁罐的?
而陶罐是怎么称呼铁罐的?
什么是轻蔑?
铁罐奚落陶罐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什么是懦弱?
什么是恼怒?
......
等等,有些问题是不是不问,学生自己在朗读中就能理解体会到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