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辽铸唐和北宋钱币价格鉴定初探

(2014-07-03 09:31:50)
分类: 课题园地

第三次《辽金西夏远钱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课题研讨会参会论文

 

关于辽铸唐和北宋钱币价格鉴定初探

——兼论辽代钱币特殊品种的价格定位

内蒙古钱币学会会长  张文芳

 

     在辽朝境内流通的钱币中,有为数不少的唐和北宋钱。其中有的看上去与辽钱风格特征一致,有的与既不似辽钱,也不完全像唐宋钱,经进一步研究考证,发现这些钱为辽地所铸。笔者认为这些辽铸唐和北宋钱应该属于“辽金钱币价格研究课题”中的特殊品种,其价格鉴定应该给予与该朝铸造的本朝钱币以同样的关注,即将其纳入现在的课题研究范围。有鉴于此,本文即从辽铸唐和北宋钱币的种类、产生的历史背景、地位和作用入手,对其价格鉴定进行探讨。同时,对辽代仿铸其他朝代钱币等特殊品种的价格定位,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并就教于与会的各位专家同仁。

     一、辽铸唐和北宋钱币的种类

关于辽铸唐和北宋钱币的种类,要从10年前说起。当年我们发现在今天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特别是赤峰市境内,出土的辽金元窖藏钱币的唐和北宋旧钱中,常发现有不同于中原唐宋王朝铸钱,而与辽钱风格特征一致者,即具有鲜明个性的北方地区特色的唐宋钱。从这些钱币的外部观察,主要特征是:铜质泛红,制作欠规整、钱背错范,个体大小不等,地章薄厚不匀;薄肉、广穿、阔缘、大字,钱文大小错落有致,隶楷相间,书写不流畅或略显粗犷;有的虽较规整,但与中原唐宋王朝所铸同一品种钱币相比则或显体小轻薄,或体大厚重,具有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气息,“这便是钱币学家所说的辽钱独居的神韵”。① 

 

图1  辽铸本朝钱

http://s8/mw690/002Ef3e9zy6K9p3CXxJ37&690

http://s7/mw690/002Ef3e9zy6K9p3OVDM46&690

http://s2/mw690/002Ef3e9zy6K9p48yBjb1&690

http://s15/mw690/002Ef3e9zy6K9p4rAGW7e&690

http://s6/mw690/002Ef3e9zy6K9p4XH4F55&690

 

 

 

    关于辽仿铸唐和其他中原王朝钱币的现象,在此之前即已引起内蒙古钱币界有关专家的关注。② 后来,疑似辽铸的唐和北宋钱又有陆续出土发现,有更多的钱币收藏研究者持这类钱为“辽朝腹地仿铸说”。③ 为此,内蒙古钱币学会秘书处在2004年5月份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确定了辽铸唐和北宋钱的研究课题,并指定由我具体承担这项工作。会后,笔者撰写了课题说明和操作方案,查阅新旧《唐书》、《辽史》、《宋史》史料,走访专家学者,掌握有关研究成果和出土资料,赴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调研并收集钱币标本,请科技工作者做合金成分分析。由此确认有辽一代,不仅铸造了本朝钱币,还仿铸了唐和北宋钱。在内蒙古地区,特别是辽朝腹地出土的部分唐和北宋钱为辽地仿铸。并进一步认为,其中一部分为辽朝官铸,一部分为民间私铸。其行用范围较大,以辽朝腹地今赤峰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即东到呼伦贝尔的扎兰屯市、兴安盟、通辽市,西达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于2005年6月完成初稿,8月在海拉尔召开的“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会后又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将辽铸本朝钱、唐和北宋官铸钱、辽地仿铸和私铸唐和北宋钱币标本的合金成分测试结果分别制表附于文后,在内蒙古钱币专刊上予以发表。④

    这项学术课题,引起了内蒙古钱币学界的关注,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讨论。且均以出土发现的钱币实物为依据,论证了辽朝仿铸唐和北宋钱的历史事实。 ⑤

    本文介绍的辽铸唐和北宋钱,均系十年前所作课题时收集到的标本,包括辽铸本朝钱币,辽地仿铸唐和北宋钱币(含私铸),唐和北宋官铸钱币。当年曾携带这些标本赴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内蒙古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合金成分分析。从合金成分测试结果,同样可以得出这些钱币为辽地所铸的结论。⑥ 辽铸唐和北宋钱的种类具体如下:

    1. 唐“开元通宝”,标本15枚,分别出土于为赤峰市巴林右旗上石匠山辽代窖藏钱币、兴安盟科右中旗,通辽市双泡电厂、赤峰市翁牛特旗、通辽市奈曼旗、通辽市科左后旗、赤峰市喀喇沁旗、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乡八号村金代窖藏钱币和扎兰屯市浩绕乡西平台村。

    2、唐“乾元重宝”,标本1枚,出土于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哈多河乡边北村辽代窖藏钱币。

    3、北宋钱币38枚,分别出土于出自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分别有“政和通宝”、“太平通宝”、“咸平元宝”、“天圣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嘉祐元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天禧通宝”、“崇宁重宝”,其中以“政和通宝”为最多。

    4、私铸唐“开元通宝”32枚,质劣,其中16枚出土于赤峰市,9枚出土于通辽市,4枚出土于扎兰屯市,2枚出土于兴安盟,1枚出土于乌兰察布市;“乾元重宝”1枚,出土于通辽市。据考,亦为辽地所铸。

    5、私铸北宋钱15枚,包括“熙宁重宝”(元宝)、“圣宋元宝”、“天圣元宝”、“嘉祐元宝”、“元丰通宝”(重宝)、“治平元宝”等。

    6、此外,还有出土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辽朝还铸造过北宋铁钱。如在扎兰屯市浩绕山西平台村出土辽代窖藏钱币中发现一枚辽铸“嘉祐元宝”出谱铁钱。又如,在哈多河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中发现“治平元宝”、“皇宋通宝”和“至和通宝”辽铸铁钱。这些钱不同于北宋铸铁钱,却与北宋铸铜钱一致,可能是辽朝以北宋流通铜钱作为“鉄母”翻砂铸造的。⑦

 

 图二  辽铸唐钱;

http://s2/mw690/002Ef3e9zy6K9piYA3nc1&690

http://s1/mw690/002Ef3e9zy6K9pjh6G410&690

http://s16/mw690/002Ef3e9zy6K9pjOMdVdf&690

http://s15/mw690/002Ef3e9zy6K9pk9unI4e&690

http://s14/mw690/002Ef3e9zy6K9pkphU16d&690

 

 

图三 辽铸宋钱

http://s14/mw690/002Ef3e9zy6K9paUs3P5d&690

http://s5/mw690/002Ef3e9zy6K9pbcEoQ14&690

http://s3/mw690/002Ef3e9zy6K9pbppXcc2&690

http://s10/mw690/002Ef3e9zy6K9pbGD8d19&690

http://s4/mw690/002Ef3e9zy6K9pbXHft63&690

http://s11/mw690/002Ef3e9zy6K9pccslQ3a&690

http://s3/mw690/002Ef3e9zy6K9pcsvuid2&690

    二、辽铸唐和北宋钱币产生的历史背景、地位和作用

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辽朝的创建者契丹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在保持固有的游牧习俗传统文化的同时,崇尚唐宋文化,“学唐比宋”、“华夷同风”一度成为辽朝文化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建辽之初多承唐风唐制。这应为辽仿铸唐宋钱币的历史背景之一。

    其二,辽地有丰富的铜铁等金属资源,具备铸钱的条件。如《辽史·食货志下》记载:“其地产铜、铁、金、银,其人善作铜、铁器。又有曷术部者多铁”;“圣宗太平间,于潢河北阴山及辽河之源,各得金、银矿,兴冶采炼。自此以讫天作,国家皆赖其利。”又因“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 ⑧《辽史》中亦多有“坑冶”、“鼓铸”(钱币)的记载。

    其三,辽朝使用的货币,以中原王朝钱币为主体,其中唐和北宋钱尤占多数,这已被辽代窖藏钱币所证实。这就说明,唐宋钱币是辽朝境内的合法货币;再者,唐宋时期私铸钱币之风屡禁不止。这都为契丹人私自仿铸唐宋钱提供了必然的可能性。

    其四,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辽铸本朝钱币,有的具有唐宋钱的特征。如1982年8月,巴林右旗灰通河金代窖藏钱币中发现4枚辽钱,除了常见的钱文不规范、大小错落,制作较粗糙,背多错范”的辽钱特征之外。其中又见左挑“元”、花穿“天庆元宝”,可谓为辽效仿唐宋铸钱之作。(如下图)⑨这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辽具有仿铸唐宋钱的风尚。

    其五,在辽出土的部分王莽时期的钱币,其个体大小、钱文书写和铸造工艺都不及莽钱,这些钱币也是辽地所铸。⑩

    总之,上述辽朝铸造的唐和北宋钱(含王莽等朝钱),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与辽铸本朝钱币相媲美。由此也决定了其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三、辽铸唐和北宋钱币的价格鉴定及结论

    据前所述,辽朝铸造的唐和北宋钱,品种不在少数,可分官铸、私铸两大类。这些钱币属于辽代钱币中的特殊品,在对其进行价格鉴定方面,建议有如下几点考虑。

    第一,注重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这些钱币,具有辽铸本朝钱之外的特殊价值,即承载着诸多信息,对于研究辽代文化、辽代货币经济、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具有较为特殊的价值,应当予以特殊关注。

    第二,应当按照其数量多少、制作精美程度和品相,对其作出相应的价格鉴定,给予合适的定位,即视同为辽铸本朝钱。其价格应与辽铸本朝钱接近。同时,对于较为少见的应当予以较高定价。

 

注释:

① 戴志强:《也谈辽钱和辽钱研究——为<辽代货币文集>序》,《辽代货币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②⑩胡学源就《一枚不识之大钱》不知是否契丹早期铸钱,向卫月望先生求教。卫老编者按:此枚钱,亦属于“大泉五十”一类,很可能是契丹早期房主钱币之一品。文见《辽代货币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图见1987年《内蒙古金融》钱币增刊第8期、总第83期封面。

卫月望先生在苗胜军《辽上京回鹘营发现之钱币》文后编者按写道:“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三三泉,应为契丹早期仿莽泉而铸在其境内流通之货币。另一枚无文之钱,亦应为仿铸之流通中货币。这些钱币之下限不会晚于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年(1003)。见1988年《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第9期、总91期。

韩仁信在其《巴林右旗他本板窖藏古钱考述》文中,将此唐早期窖藏出土的部分“开元通宝”与唐铸规范型“开元通宝”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大小轻重悬殊,不合中原唐王朝的铸钱规范,应属私铸钱。窖藏出土地当时属唐归诚州可能为契丹大贺氏羁属,以及与史书记载的唐初“盗铸渐起”,周边的少数民族不可能不被波及的史实相符,加之辽朝文化中的唐代遗风较甚,且已出现通行泉货辽早期的铸币,似值得思虑。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3年第2期。

2004年5月,笔者就辽铸唐宋钱问题向请教,韩先生说:此项立题很好,应该好好地搞一下这个课题。因为辽代确实存在着私铸、仿铸唐钱的现象,《辽史》等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均可说明这一点。

③1996、1997年开展的内蒙古历代钱币普查,笔者在工作中与钱币收藏爱好者交流即多次听到辽仿铸唐宋钱的说法,从而引起关注。

④内蒙古钱币学会课题组(张文芳执笔):《辽地仿铸唐和北宋钱及相关问题研究》,《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增刊》,2005年第4期。(该文于2008年荣获“中国钱币学会第四届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

⑤刘昭棣:在对扎兰屯市出土的唐和北宋的官铸和辽朝的自铸钱进行对比、分析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扎兰屯市出土的他和北宋钱,既不似流入辽朝境内的唐和北宋的官铸钱,也不似流入廖超境内的唐和北宋的私铸钱,而是辽朝在其境内翻铸的唐和北宋钱币。见《从扎兰屯市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看辽朝翻铸的唐和北宋钱》,2005年第4期。

刘昭棣:;刘昭棣先生在提出扎兰屯市哈多河乡出土的辽代窖藏唐宋钱为辽铸之后,进而对辽朝为什么翻铸唐、北宋等朝钱币,以及辽朝铸造唐和北宋等朝钱文的钱币数量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北宋时期北宋铜钱已经成为个地区乃至各对峙政权都能接受和流通的货币。,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通用货币。其数量因满足实际需求应该不少。见《再谈辽朝翻铸的唐和北宋钱币》,2006年第2期

何天明先生在《对辽代钱币研究的几点看法》文中,有关于辽代“国家之钱”与辽朝铸币数量对当今发现辽钱较少的原因的探讨,在对契丹史、辽史系统研究之后认为:今天出土辽朝钱币少,并不说明辽朝铸币就少。接着何先生认为,辽朝为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铸造了不少的本朝货币,特别是年号钱。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增刊》,2000年第2期。由此分析,我们或可以进一步认为,辽朝所铸为数不少的钱币,不仅有本朝的年号钱,也有唐和北宋钱。

王雪勤:王女士在《也谈辽代铸行铁钱》文中提出了辽铸铁钱,并进一步考证,认为辽代铸行了铁钱,但铸行的铁钱是北宋年号的铁钱。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增刊》,1996年第4期。

何斯钦先生在其所著《关于契丹早期沿袭汉唐风格铸币的探讨》一文中,通过自己收藏的“开元通宝”背契丹字钱,也提出了辽早期铸造过唐开元钱的看法。开元通宝背契丹文:铜质,背穿上有一契丹文。钱径2.30、穿宽0.60、厚0.11厘米,重3.10克。据背铸契丹文推断,此钱当为契丹人仿唐铸币。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增刊》,2006年第2期。

秦双成、秦有云在《内蒙古商都地区出土的辽仿铸唐宋钱探论》一文中,介绍了在辽代商品贸易、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今天的商都县范围内,征集到的一部分风格各异的辽代仿铸唐和北宋钱。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增刊》,2011年第3、4期(合刊)。

⑥对160枚钱币标本金相分析结果:有35枚唐和北宋钱的合金成分与辽钱基本一致,最明显的一点是铜含量较高,一部分在79%以上,有的高达90%以上。再有就是辽地私铸唐和北宋钱的铜、锡、铅几种主要金属元素,一是含量多少不等,二是没能很好地熔合,呈现分布不均匀、各自成堆的状况。此外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才材质构成成都以铜元素为主,铅、锡为辅,均含少量金银,高铅币也较多见;含锌的钱币也为数不少。这与辽境内多金银铅锌矿藏,以及黄铜矿中多为几种金属共生矿,且常见有金银半生的事实相符。出处同注释④

⑦王学勤:《谈谈扎兰屯市出土辽代窖藏钱币中的铁钱》2006年第2期;

⑧ 《辽史》卷六十,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第930页。

⑨ 1988年《内蒙古金融》钱币增刊第2期、总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