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山居士怡山叟
三山居士怡山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22
  • 关注人气:1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叔同《送别》歌词中的酒器量词

(2018-05-31 16:37:11)
标签:

365

日记

分类: 日记周记

李叔同《送别》歌词中的酒器量词

 

关于李叔同送别歌词中的“酒器量词”,百度得到这几种版本:

广泛版本是“”。“一壶浊酒尽余欢”被广泛认为是“李叔同版”。

李叔同得意门生丰子恺的手抄本为“一浊酒尽余欢”。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刊载《中文名歌五十曲》出版的正是丰子恺的小楷字体。丰子恺认为“一瓢浊酒”之“”,误作“觚”、 “壶”与“”, 因为“一浊酒尽余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 中两次提到《送别》这支歌,也用”。

陈哲甫的版本有续填歌词,是“一浊酒尽余欢”。

陈绮贞的版本也有续作,用的是“浊酒尽余欢”。“”念g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是青铜铸造的。

朴树在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中,歌词有添加,但用的是“一浊酒尽余欢”。

柔石《二月》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的插曲,用的是“一壶浊酒尽余欢”。

 

以上仅是李叔同送别歌词中“酒器”之辨析,关于歌词长短段落不在辨识之内。今天李松华老师决定采用广泛流传版本的“一壶浊酒尽余欢”,是从汉字的读音对于音乐情景情感和吐字咬字及气息发挥等诸因素考虑,我觉得没有违背李叔同词作的内涵和情趣。

 

有上述辨识可知,流传中常听到的是“壶”,或者“瓢”。《送别》大约作于1908年,至今110年了,到底是用“壶”,或者“瓢”,我觉得不可考了,因为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美国“艺人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指的是非常穷困清苦的吃住。而从李叔同诗中体会不出这样穷困潦倒的意境。可以想象的是在长亭外,依依惜别之时有壶有杯,斟酌而饮……这样的场景、意境应该是较为符合实际。

 

怡山叟2018-05-28周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