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培养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2014-03-07 10:56:15)分类: 2013小课题结题(活动记录) |
小课题名称: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培养的研究
主持人:周淑玲
参与者:周淑玲 高飞 汪凤华 杨文华 裴晓红
本篇执笔人:杨文华
活动时间 |
2013年5月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人员 |
周淑玲 高飞 汪凤华 杨文华 裴晓红 |
活动主题及内容 |
明确积累内容 研究积累方法 |
简要研讨过程 |
裴晓红:培养学生积累习惯,首先要明确积累什么内容,我的观点是要立足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均是精心选用的。其用词准确、构篇严谨,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在教学中让学生关注教材、研读教材、利用教材。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中的成语,古诗文等都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从而积累语言,使用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杨文华:古人学习语文,不但主张熟读精思、同时也主张博览群书。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多看: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枯燥、有限了。由于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一些不良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充分尊重、考虑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我加强了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使他们清楚,只要自己能看懂的,有利于增长见识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都可以看。比如童话、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美文、诗歌、小说、优秀作文、科普科幻读物、自然常识等。总之,使学生懂得,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不局限于读书的数量多少,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语言储备。 高飞:我觉得还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第二天早上利用晨会时间以主持人的身份播报自己收集的新闻,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确定目的收集信息,定期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记“题材日记”。所谓的“题材日记”就是让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记下生活中可以写作的材料,在习作时拿出来看看,它将会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会发现,可以写的事情太多了。这样的“题材日记”简单、方便,而且十分有效。对于日记的内容,可做如下引导: ①让你发笑的一句话。 孩子是开心的,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父母的调侃,同学的玩笑,甚至是卡通片的一句对白,也能引得他们咯咯地笑上好半天。把这些写下来是最有趣的习作素材。 ②让你驻足的一个镜头。 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我们常常能看到小学生们背着书包,站在街边认真地看着他们,也许是一场车祸,也许是小蚂蚁在搬家,也许是一片半黄半绿的落叶。这就是一篇精彩的题材日记。 ③让你注意的一种声音。 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让我们着迷或者厌烦。例如:晚上睡不着觉,听着小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好像在和我说悄悄话等等。 ④让你喜欢的一样东西。 仔细去观察一下孩子,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孩子的书包,口袋里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一块雨花石,一张印花的小纸片……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很多,但有时又是短短的几天、几个小时,马上把他写下来,就是一篇充满了爱的日记。 ⑤让你感兴趣的一条新闻。 虽然孩子们都很小,其实他们也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有时显得有些幼稚。可以请孩子们写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写同学的意见。 这样的点点滴滴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让学生们准备一本薄薄的小本子,及时地把他们写下来,慢慢地对于他们写作会变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汪凤华:以上几位老师都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谈得很有见地,我认为要想促进语文积累习惯养成,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我周期性的从我校图书室里选来一批图书,放在班上,让学生轮流借阅。另外,我还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中,办起了班级的“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语言积累的“源头活水”。“不动笔墨不读书”,面对书中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我鼓励学生多读几遍,摘抄下来。也可写上自己的体会。每周的阅读指导课上,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同学们朗读自己收集到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感受,在阅读和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丰富而广泛的阅读使精美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长此以往,学生定将逐步学会运用和表达。 |
效果及反思 |
在本次研讨活动上,教师们就积累内容和积累方法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实践中好的经验,创新中好的设想,感悟后凝练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