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貌双全的教坊司官妓

标签:
历史娱乐 |
分类: 文史小品 |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叫做《绣春刀》,故事讲到锦衣卫沈炼爱上了一个纯美的姑娘周妙彤,只是这周姑娘,虽生得闭月羞花,懂得琴棋书画,怎奈身处教坊司,干着为权贵一族卖唱卖色的营生,要想自由恋爱结婚,确不是轻松的事儿,必须要锦衣卫沈炼出钱赎身才行。
http://s14/mw690/002EbtMlgy6MyB3L3Jj9d&690
何谓“教坊司”?教坊司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经宋元至明代,教坊方改为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这种优雅的地方,教礼仪,习音乐,颇似现代高大上的艺术团体,给人体面职业的印象。实则不然。由于教坊司处在京城东四牌楼附近著名的本司胡同,这一带,乃京城的红灯区,也就是传说中的妓院,不过,此处的妓院非同一般,是隶属于教坊司的官家妓院,妓女服务的对象,要么皇亲国戚王子王孙,要么权贵政要文人雅士,因而,这本司胡同的教坊司,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声誉和荣耀。
教坊司里的姑娘,个个貌若天仙,人人才华出众,吟诗作画,谈天说地,大概都不在话下。毕竟,客人有身份,有地位,有才学,倘若仅有花容月貌,没有征服男人的看家本事,说不准就会沦为民间靠站街谋取生计的普通妓女了。出身教坊司的著名官妓,有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的杜十娘,有名噪一时引人注目的秦淮名妓董小宛、李香君、顾横波、卞玉君、陈圆圆等。因为有貌有才,气质不凡,因为能歌能舞,艺压群芳,那些有钱无处花浑身铜臭味的权贵们才会垂涎三尺舍得大把花银子,那些自以为难觅知音无人交心的文人雅士们才能从才貌俱佳的官妓身上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安放。
官员和妓女,本来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层次,由于身份的差异,注定不该有人生的交集。但是,封建社会的官僚体制,全是男人权力本位的台场,这使得男人们在工作上为朝廷效力之余,必须充分享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安乐。毕竟,官员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不能与普通群众到相同的地方去嫖宿娼妓,一来利益上过不去,堂堂朝廷命官怎能与民争利;二来面子上过不去,堂堂朝廷命官作风败坏怎么“以吏为师”。花钱多少倒不是问题。于是,考虑到社会需求,确有必要给包括官员们在内的上流社会群体营造一个有氛围且体面的休闲去处,一来可以让官员们为朝廷卖力之后能纵情享受沐浴天恩,二来可以让官妓们在闲暇之余到权贵之家从事文艺活动赚些外快以解决财政紧张问题。人,不论身份高下,遇见美色,总是免不了男欢女爱的欲望崛起,这教坊司的生意,成全了官僚与官妓,亦算得上是双赢。
谁家的女子愿生来卖身卖笑?身处教坊司的官妓,都有不堪的身世,但归结起来,大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罪臣之妻女。比如明皇帝朱棣对曾经反对自己的大臣铁铉恨之入骨,在对其处以极刑后,又将其35岁的妻子杨氏和年仅4岁的女儿发配到教坊司充当官妓,任人凌辱。二是战争时俘虏了的战败者的妻女。三是战乱中抢夺强掳的民间女子。四是征调来的良家女子。由此可见,为最高贵人物服务的官妓,身份卑下,尽管其有优雅的气质,会高雅的乐律,但丝毫掩盖不了其生存状况的恶劣——不论名分如何,终归是统治者的玩物而已。
电影《绣春刀》中的教坊司官妓周妙彤最终拒绝了锦衣卫沈炼的爱恋。她说,她不是爱锦衣卫沈炼,而是怕锦衣卫沈炼,因为在她12岁时锦衣卫杀了她全家,而她则因此被送入教坊司。在官妓与官僚身份不对等的教坊司,在美色与技艺取悦金钱与权势的文艺圈,官妓绝色容颜和出众才艺的背后,更多的是下层人士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存。(冯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