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味叠字回文诗

(2015-09-13 22:03:24)
标签:

谷风冀雨

教育

文化

语文

分类: 语文趣谈
趣味叠字回文诗
 
余在今年中秋佳节曾在乐龄网上发表了一首喜迎中秋的环形诗, 博得了不少网友的青睐和热议。这种环形诗又称叠字回文诗。
 
                     中秋迎亲圆月明,
               亲圆月明灯通灵。
               明灯通灵凤起舞,
                     灵凤起舞中秋迎。
 
它的读法是:
 
第一句从“字开始顺时针读起,七字一句。第二句从首句第四个字字读下去,第三句从第二句第四个字字读下去,第四句从第三句第四个字字读下去。然后从第四句第五个字”字吟读接到第一句,这样文字相叠,就回环相接了。叠字诗非常有趣味,喜欢作诗的人也可以大胆尝试学一下。
近日研读唐宋大家古诗,发现了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曾作过一些叠字回文诗,仔细拜读,只觉文采飞扬,兴意盎然,妙不可言 。现摘录其一如下:
 

                                    苏东坡叠字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不光大诗人苏东坡谙熟回文诗,其妹苏小妹也精通此术,才华横溢,妙笔生花。请再欣赏这位名噪一时的才女所写的一首叠字诗杰作:
            
                       苏小妹叠字诗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阙新。

一阙新歌声嗽玉,

歌声嗽玉采莲人。

 

 
上面介绍了苏氏二兄妹的精妙绝伦的美诗,接下去再向大家介绍一位与二苏齐名的大文人即苏东坡的妹夫,苏小妹之丈夫秦少游的一首叠字回文妙诗:
 

                                秦少游的叠字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氏兄妹及秦少游之诗文渊博, 才华出众, 一时传为美谈。尤其秦少游与苏小妹夫妇酬和之诗甚多,不能详述。后来少游以才名被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官。一时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所希有。于是宣仁太后亦闻苏小妹之才,每每遣内官赐以绢帛或饮馔之类,索她题咏。每得一篇,宫中传诵,声播京都。


下面先来看一首诗:
花归去马如飞
赏              
暮已时醒微力
 
    这是一首叠字回文诗,应该顺时针读,即“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思伊久阻归期
静              
   转漏闻时离别   
                                                                                                     即“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莲人在绿杨津
采              
玉漱声歌新阕

    即“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也写了一首,即为文章开头的那一首《赏花》诗。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回文诗(又叫回环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好:

    其一、《赞园丁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有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画帘垂,
  谁系怀怀系谁?
  影弄花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横波脸,
  眉黛浓浓黛眉。
  永夜寒寒夜永,
  期归梦梦归期。
    六,宋(孝宗)时期 诗人洪内翰的《燕舞》诗:
  融融日暖乍晴天,
  骏马雕鞍绣佩联。
  风细落花红衬地,
  雨微垂柳绿拖烟。
  茸铺草色春江曲,
  雪剪花梢玉砌前。
  同恨此时良会罕,
  空飞巧燕舞翩翩。
  ——见《喻世明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七律-乱弹 文/老街味道
  一
  柳边桥桥边柳 烟里村村里烟
  月下舟舟下月 天中水水中天
  醉同人人同醉 癫更歌歌更癫
  笔作花花作笔 弦无妙妙无弦
  二
  假似真真似假 人欺我我欺人
  雨生云云生雨 民怨官官怨民
  变得通通得变 瞋无远远无瞋
  水活鱼鱼活水 春念花花念春


    回文诗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写这类的诗一般比起其他题材的诗要少,下面举诗友李自焕写的两首通篇回文诗例子:
    (一)《赏荷
  扬歌轻舟藏处远,
  影红缀流映青天。
  香荷沃野遍翠绿,
  翔鸭戏水荡风闲。
    再从此诗的最后一个字起反读:
  闲风荡水戏鸭翔,
  绿翠遍野沃荷香,
  天青映流缀红影,
  远处藏舟轻歌扬。
    (二)《月夜
  风清醉明月,
  径花入影斜。
  空夜怀思静,
  梦飞双栖蝶。
    再从最后一个字起反读:
  蝶栖双飞梦,
  静思怀夜空。
  斜影入花径,
  月明醉清风。

    下面还有一些对联格式的:

人 过 大 佛 寺 
寺 佛 大 过 人 

郎 中 王 若 俪 
俪 若 王 中 郎 


客 上 天 然 居 
居 然 天 上 客 

贤 出 多 福 地 
地 福 多 出 贤 

僧 游 云 隐 寺 
寺 隐 云 游 僧 

人 中 柳 如 是 
是 如 柳 中 人 

雨 滋 春 树 碧 连 天 
天 连 碧 树 春 滋 雨 

风 送 花 香 红 满 地 
地 满 红 香 花 送 风 

艳 艳 红 花 随 落 雨 
雨 落 随 花 红 艳 艳 

水 水 山 山 处 处 明 明 秀 秀 
秀 秀 明 明 处 处 山 山 水 水 

晴 晴 雨 雨 时 时 好 好 奇 奇 
奇 奇 好 好 时 时 雨 雨 晴 晴 

春 回 先 富 村 
村 富 先 回 春 

处 处 飞 花 飞 处 处 
潺 潺 碧 水 碧 潺 潺 

处 处 红 花 红 处 处 
重 重 绿 树 绿 重 重 

处 处 飞 花 飞 处 处 
声 声 笑 语 笑 声 声 

雾 锁 山 头 山 锁 雾 
天 连 水 尾 水 连 天 

雪 岭 吹 风 吹 岭 雪 
龙 潭 活 水 活 潭 龙 

凤 落 梧 桐 梧 落 凤 
珠 联 璧 合 璧 联 珠 

油 灯 少 灯 油 
火 柴 当 柴 火 

静 泉 山 上 山 泉 静 
清 水 塘 里 塘 水 清 

香 山 碧 云 寺 云 碧 山 香 
黄 山 落 叶 松 叶 落 山 黄 

秀 山 轻 雨 青 山 秀 
香 柏 鼓 风 鼓 柏 香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倒读又成一联: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暮天遥对寒窗雾 
雾窗寒对遥天暮 


虞美人顺读

王文甫(宋)

黄金柳嫩摇丝软, 
永日堂空掩。 
卷帘飞燕未归来, 
客去醉眠倚枕殢残杯。 
眉山远拂青螺黛, 
整整垂双带。 
水垂香熨窄衫轻, 
莹玉碧溪春溜烟波横。 

虞美人(逆读

王文甫(宋)

横波烟溜春溪碧, 
玉莹轻衫窄。 
熨香垂水带双垂, 
整整黛螺青拂远山眉。 
杯残殢枕倚眠醉, 
去客来归未。 
燕飞帘卷掩空堂, 
日永软丝摇嫩柳金 

卜算子顺读

董以宁(清)

明月淡飞琼,
阴云薄中酒。
尽收盈盈舞絮飘,
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
青山玉骨瘦。
回看亭亭雪映窗,
淡淡烟垂岫。

卜算子(逆读

董以宁(清)

岫垂烟淡淡,
窗映雪亭亭,
看回瘦骨玉山青,
寒风晚浦晴。
咒鸥轻点点,
飘絮舞盈盈,
收尽酒中薄云阴,
琼飞淡月明。

天净沙

白朴(元)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这是叠字词

菩萨蛮

苏轼(宋)

峤南江浅红梅小
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
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
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
枝残惜别离


秋夜听雨

聚愁乱絮惊飞雨,雨飞惊絮乱愁聚。

醒怕更声听,听声更怕醒。

重寒秋入梦,梦入秋寒重。

人间此消魂,魂消此间人。

 

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可成七律一首:

孤楼倚梦寒灯隔,

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

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

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

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

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

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

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

隔灯寒梦倚楼孤。

    由于字数、格律限制,如此回环诵读皆可成文的诗词颇不多见,可见作者构思之巧了。

 

 

    又一回文诗:

含笑兰园、吟绿轩、追云居、同心兰园

    正文:

风荷唱蛙夏鸣暑,满园珍奇带笑含。

融融日暖春江曲,弦管和咏吟绿轩。

鸿孤傲野秋夜月,居云追梦蝶翩翩。

同心克寒冬剪雪,兰品精粹国威扬。

 

    回文:

扬威国粹精品兰,雪剪冬寒克心同。

翩翩蝶梦追云居,月夜秋野傲孤鸿。

轩绿吟咏和管弦,曲江春暖日融融。

含笑带奇珍园满,暑鸣夏蛙唱荷风。

 

    苏东坡《题金山寺回文体》: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江天破晓两种景致。

    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倒读诗文如下: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构思奇特,组织巧妙,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夏 莲

夏莲是忆回娆娇,

香风轻送传遥遥。

野老识得此花高,

爱向中池自遥飘。

飘摇自持终乡爱,

高花此得识老野。

遥遥传送清风香,

娇娆回忆是莲夏。

 

    和梅花回文诗

鄙人画画画天下,

画画天下雪后花。

雪后花残香不谢,

残花不谢鄙人画。

似有故人来

山人醉诗咏雪梅,

诗咏雪梅绽嫩蕊。

梅绽嫩蕊迎春风,

蕊迎春风山人醉。

 

日月璀霖沐雪梅,

霖沐雪梅举香蕾,

梅举香蕾竞物华,

蕾竞物华日月璀。

 

吾心随风羡雪梅,

风羡雪梅盛意追,

梅盛意追逐镜花,

追逐镜花吾心随。

 

雪夜梅花洁若水,

花洁若水融春寐,

水融春寐暖春梦,

寐暖春梦雪夜梅。

 

我说好爱迎春雪,

爱迎春雪妆新梅,

雪妆新梅花似你,

梅花似你我说好。

 

    山寺明月图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树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苏东坡咏金山销江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掉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槛对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鸥轻。

 

 

    佛印长歌

野野 鸟鸟 啼啼 时时 有有 思思 春春 气气桃桃 花花 发发 满满 枝枝 莺莺

雀雀 相相 呼呼 唤唤 岩岩 畔畔 花花 红红似似 锦锦 屏屏 堪堪 看看 山山

秀秀 丽丽 山山 前前 烟烟 雾雾 起起 清清浮浮 浪浪 促促 潺潺 源源 水水

景景 幽幽 深深 处处 好好 追追 游游 傍傍水水 花花 似似 雪雪 梨梨 花花

光光 皎皎 洁洁 玲玲 珑珑 似似 坠坠 银银花花 折折 最最 好好 柔柔 茸茸

溪溪 畔畔 草草 青青 双双 蝴蝴 蝶蝶 飞飞来来 到到 落落 花花 林林 里里

鸟鸟 啼啼 叫叫 不不 休休 为为 忆忆 春春光光 好好 杨杨 柳柳 枝枝 头头

春春 色色 秀秀 时时 常常 共共 饮饮 春春浓浓 酒酒 似似 醉醉 闲闲 行行

春春 色色 里里 相相 逢逢 竟竟 忆忆 游游山山 水水 心心 息息 悠悠 归归

去去 来来 休休 役役

解读如下: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


浪促潺源水。

浪促潺源水景幽。

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

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

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

杨柳枝头春色秀,枝头春色秀时常。

时常共饮春浓酒,共饮春浓酒似醉。

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

相逢竟忆游山水,竟忆游山水心息。

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


    一妇人向在外丈夫寄信曰: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风叶荷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丈夫将妻子的来诗反复读着,竟也读出首新七绝:

郎情寄雁田边戊,蝶梦惊残荷叶风。

肠断欲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原来此诗顺读、倒读均可成为细腻感人、构思奇巧的诗篇。

 

    清人张淮有一首《晓行》:

残月落溪湾,远行客船还。

寒鸦宿古树,静水咽空山。

峦翠露深浅,岭云分曲弯。

丹霞映赤日,晓雾爱跻攀。

 

    倒读也成一首五言律诗。请你理解上诗的意思,再将其背出,然后不看原诗,倒背出来。

   

 

    作回文诗已属不易,用回文填词谱曲更胜一筹。有《卷帘燕儿落》:

 

难离别,情万千。

眠孤枕,愁人伴。

阅庭小院深,关河传信远。

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

 

倒读则成:

断肠中,月明看。

南天雁,和鱼远。

信传河关深,院小庭闲伴。

人愁枕孤眠,千万情,别离难。

 

    玉连环也是回文诗的一种,它是由8个字首尾连与环形,每四个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比如唐代吕岩创作的玉连诗《》“神坏德伤,身荒国败”8个字就能组成16首诗,现举一例:

神败国荒,身伤德坏。

败国荒身,伤德坏神。

国荒身伤,德坏神败。

荒身伤德,坏神败国。

    宋代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一代文豪苏轼曾在梦中作过两首诗与茶有关的回文诗,诗前有序,记载了一个大雪初晴的梦境。在梦中诗人以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听的歌,诗人边饮茶边作诗: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头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可以倒读出下面的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窗晴头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安徽省萧县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上也有一首回文诗,全文是:

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

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

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

    倒读则是:

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

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

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

 

    此诗是民国时期萧县两任知县赖以平所作,高度赞美了秀丽皇藏山水。然而称奇之处不仅因为它是通体回文诗,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就成了下面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

翠霭积烟村,诗人醉洒樽。

水声琴入韵,山景画留痕。

带雨空虹架,盘崖抱石吞。

路高登步步,起落碧当门。

 

碧落起云烟,高登路接天。

抱崖盘曲树,空雨带飞泉。

画景山屏列,琴声水涧悬。

醉人诗触兴,积霭翠来前。

    后人仰慕赖以平的文采,将这首回文诗刻到了绝壁上,至今传为美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