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欣赏

(2014-10-05 19:44:00)
标签:

谷风冀雨

教育

文化

元青花

分类: 绘画文物

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欣赏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7.6、口径6.2、底径13厘米湖北省武汉市博物馆藏 
  此瓶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描绘了古代名士悠然自得的风度与超凡脱俗的情操。所绘人物形神兼备,衣纹用笔潇洒自然,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情景交融,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云龙纹梅瓶高25.4、口径5.6、底径11.2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

    2006年湖北省钟祥市明郢靖王墓出土,此瓶肩部绘一周莲瓣纹,下绘缠枝牡丹纹,主题纹饰为四爪云龙纹。造型秀美,亭亭玉立,色彩浓艳,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水浒传》里的青花翁酒之“翁”,当是指此类梅瓶。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高42.5、口径5.4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藏
  腹部周身绘满缠枝牡丹青花图案,辅以卷草纹及仰莲如意纹。纹饰带有宽有窄,其间以弦纹相隔,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浑然一体,显得繁而不乱。笔意深沉有力,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江西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的突破创新,为其后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高30、口径8.4、足径8.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56年湖南省常德市近郊出土,画面中蒙恬端坐旗下,威风凛凛,身后武士举着火焰纹牙旗,前一武士抓一俘虏,另一武士似作汇报,描绘了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颇具巍然肃杀之气。作为背景的怪石、苍松、竹叶、花草将图案点缀得生动自然。图案题材来源与戏曲、版画、平话故事有关,反映了民间艺术的流行。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龙纹玉壶春瓶高30、口径8.8、腹径16、底径9.3厘米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此瓶口沿内绘卷草纹一周,颈部画蕉叶纹、回纹,肩上及近底处饰仰、覆莲瓣纹。腹椭圆,上下绘卷草纹一周,主题纹为云龙纹饰。整体画面层次清楚,全器纹饰上下分七层。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松竹梅纹双耳高24.2、口径4.7、底径6.5厘米  瓶江西省博物馆藏
  1976年江西省波阳县出土,全器从颈至圈足饰纹饰八层,颈部三层:五瓣蕉叶纹、钱文和二折枝花卉;主题纹饰在腹部,有三层:钱文、松竹梅、卷草纹;颈部八瓣仰莲纹,内有吊脚云;圈足双层覆莲瓣纹,各纹饰间以玄纹相隔。整器画面虽层次多,但满而不乱,画工精美。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松竹梅纹瓶高17、口径5.7、底径5.8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76年江西省波阳县出土,腹部用青料勾绘劲松、翠竹、腊梅,组成一幅文人喜爱的“岁寒三友”图。腹底部露胎,釉色青白泛灰,腹部上下有两道明显的接胎痕。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寓意含蓄。青花呈色灰蓝发黑,用笔苍劲洒脱。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折枝牡丹纹梨形执壶通高13.5、口径3、底径4.6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土城子古城窖藏出土,壶身饰缠枝牡丹纹,流饰火焰纹,盖饰小狗,生动逼真。青花色泽艳丽,浓淡相宜。该壶造型活泼轻灵,装饰别致典雅,体现了高超的制作技术。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束莲纹梨形壶高10.6、口径2.8、底径4.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973年北京市安定门外元代遗址出土,因壶形似梨,故名。主题纹饰仅绘一束莲花,构图疏朗,刻意表达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缠枝花卉纹梨形壶高10.8、腹径8、底径5.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盖面及盖钮绘有缠枝花卉,颈部饰一周卷云纹,辅以弦纹装饰,壶身饰缠枝花卉纹饰。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缠枝菊花牡丹纹托、盏 通高9,盏高5、口径10,托高5.1、外径12.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970年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盏内底饰缠枝花卉,盏外壁和托内绘以“花盛叶茂”的缠枝牡丹和菊花,寓意富贵吉祥。间以卷草纹、莲瓣纹、蕉叶纹,构图严谨,繁而不乱。胎薄体轻,小巧玲珑。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盘龙纹碗高9、口径18、底径6.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970年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碗内壁口沿绘缠枝花卉纹,外壁主体纹饰为缠枝莲,花叶呈飞燕状,辅以变形莲瓣纹。碗心绘戏珠团龙纹,龙为三爪,身形粗壮。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盘龙纹碗高3.9、口径7.5、底径2.9厘米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此盏口沿内绘卷草纹图案,内底绘缠枝菊花纹,外侧腹部绘缠枝菊花纹。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花卉纹出戟觚高15.3、口径7.6、底径5.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962年北京市新街口元大都遗址出土,瓷觚的造型最早见于宋代,此器在仿商、周青铜觚的基础上,腹部四边出戟。造型挺拔却不显削瘦,撇如喇叭口状的底部及所装饰的肥阔莲瓣纹,更增添了觚的稳重感。纹饰层次多,刻画细腻。
[转载]各地馆藏元代青花瓷器之一
 青花花卉纹出戟觚高15.3、口径7.7、底径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970年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觚口沿内绘卷草纹,器身外部施蕉叶、锦地钱纹、菊花、莲瓣等纹饰。青花色泽浓艳,胎白,釉汁莹润。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精品鉴赏 

[转载]元青花梅瓶

[转载]元青花梅瓶 [转载]元青花梅瓶 
[转载]元青花梅瓶

[转载]元青花梅瓶
 这是用闪光灯照的

 [转载]元青花梅瓶

[转载]元青花梅瓶

[转载]元青花梅瓶
    
    内底存有部分以前储酒积攒下来的沉渣,因年久已经呈黑色的了。内部可看到明显的接口和拉坯留下的的宽旋纹。

    元青花梅瓶;釉色白微青,光润透亮。胎灰白比较厚,苏麻离青料。胎面上有黑褐色铁质斑点,底部旋痕较重,刷有窑渣浆,明显的窑红。元青花在浓聚处呈黑褐色錫光。迎光侧视;则感觉錫光上浮,与周围青色同在一层。用笔重处呈蓝黑色,并且有聚集小颗頛。釉较厚,釉面不平,有一种老人皮肤的感觉并有白结晶斑。十年前得到它时,看到气泡里有些脏东西当时就用洗衣粉水在浴缸里泡了八天;拿出后又用刷子刷也没有刷掉,倒是将底部的旧包浆都刷干净了。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冒傻气。让人见笑了。
    以上是本人收藏的青花罐

[转载]元青花梅瓶
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史爱平)

 

    内蒙古多地曾出土元青花瓷遗存,比如: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的集宁路古城遗址、包头市燕家梁元代遗址、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上都河砧子山村等地。此外,内蒙古众多藏友还深知多地都有元青花瓷遗存,比如:四子王旗、达茂联合旗、鄂尔多斯市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影响最为重大的则是包头市燕家梁元代遗址于1979年出土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该器也是国内第一只最早出土的元青花大罐类实物标本。上世纪80年代后曾引起世界文物专家三上次男、李汝宽等先生注意并先后来包探看。2010年6月23日该大罐又曾代表中国元青花瓷出国至比利时参加精品艺术展览,现存于包头博物馆。
    总之,内蒙古以及包头地区元青花瓷出土遗存比较丰富和可靠。但前数十年间少有人知未能重视。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时,包头燕家梁等田地中堆积的大量瓷片均被当做垃圾清理,其中多有元青花瓷片随之消失。
    至今再找到元青花瓷片不易,特别是一些品相好的。所幸包头地区一些藏友在他们长期的收藏过程中,仍然保存了一些元青花瓷片实物、这些实物均为出土瓷片。在他们收藏初期既没人懂,也没人要,甚至常被嘲笑挖苦,还多有被人再次扔掉之憾。若不是他们坚持到底,这些也不一定能留下来,说来令人慨叹。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纯苏勃尼青颜料,青蓝色,料较粗,有明显串珠状凝聚斑,青白釉。(出土瓷片,包头藏友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纯苏勃尼青颜料发色,青蓝色,因混入少量其它料(非石子青),故串珠状凝聚班显弱,即串珠颗粒状不如上一标本,并且颜料比前一标本料质略细,青白釉,强阳光下拍摄。(出土瓷片,包头藏友贾志义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纯苏勃尼青料发色,青蓝色,因混入少量其它料(非石子青),故串珠状凝聚班显弱,青白釉,弱阳光下拍摄(出土瓷片,包头藏友贾志义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纯苏勃尼青料发色,青蓝色,因混入少量其它料(非石子青),故串珠状凝聚班显弱,青白釉,正常拍摄(出土瓷片,包头藏友贾志义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胎土为麻仓土,有拉坯窄狭汽泡,胎土较特殊,左为白中带点灰,中部偏右上为洁白,右为泛黄色(出土瓷片,包头藏友贾志义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纯苏勃尼青颜料,因炉窑气氛所致,青蓝变为正蓝色,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青白釉(出土瓷片,包头藏友金鑫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元青花瓷大罐底足标本之一,可见刀功旋切,析出铁渣、班点红、釉斑等(出土瓷片,包头藏友金鑫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胎土中的汽泡孔情况,麻仓土特点(出土瓷片,包头藏友金鑫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苏勃尼青颜料,深青蓝色,串珠状凝聚斑现象很明显,青白釉,较美丽(出土瓷片,强阳光下摄,包头藏友白峰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上一图片不同角度拍摄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出土元青花瓷片,包头藏友提供


[转载]元青花瓷片实物图
                           出土元青花瓷片,包头藏友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