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教学案例
(2017-06-21 21:12:48)
标签:
教育 |
铁王镇中心小学
1、
汉语拼音部分为引出字母的形、音而设的情景图共有3幅,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观察说话: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应引导小朋友说完整话,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应从学生的语言中捕捉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信息,引出应所学的拼音。其他课文是通过单幅图引出拼音。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对这些图进行整合,把他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教学汉语拼音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星期天,小姑娘到自家的果园里去玩,闲来无事,她拿来了一块黑板写起字来,这时传来了“丝丝”的声音,原来是一只小刺猬来偷果子吃,被蚕宝宝发现了,它正在向小姑娘报告呢!小姑娘连忙放下小黑板赶跑了小刺猬。刺猬在果树上,蚕宝宝吃桑叶,小姑娘写小黑板,这几幅图不相干的图片,整合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既渗透了声母的读音,引出了拼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语言训练作了铺垫。此后我常常让学生回家也像老师那样把插图整合编故事,先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第二天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的创造性令我的吃惊。由此我想到,在教学中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
2、
引出要学的拼音后,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要学的字母、音节,我常常让他们听故事编儿歌,如教学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出a
3、
在汉语拼音部分,编者安排了好几幅情境图,这些情景图不仅仅只是引出所学的拼音字母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例如:在利用第5课g
汉语拼音与识字儿歌的整合,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短语、句子及阅读儿歌中识记3—9个汉字,共70个.这样编排,不但能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而且又是进行早期说话训练的效途径。这中间的图、词、句子都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很好的载体。
1.编故事,引出生字,训练语言。
新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编排识字、儿歌的同时,配上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例如:《轻轻地》这篇儿歌配上了一幅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米袋漏了,小兔子看见了赶紧跑上去告诉马儿。结合插图要求认识“大米、土地、马”这几个字。在教学时,我没有先出示拼音,让学生拼读而后识字,而是让学生看图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学生看着插图编出了一个个短小、有趣的故事,不管好坏,我都对学生的这种热情予以肯定,然后适当地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水到渠成,在图上点出了“大米、土地、马”等生字,学生很快认识他们,与他们成了好朋友,有一学生还说:“老师,这个兔字多像这只可爱的小白兔呀,特别是两条腿多像兔的后半部分‘、’就是兔子的小尾巴!”说得多好,观察多仔细,我对他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课后,我们围在一起还编出了“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小马回头立,小兔谢谢你”的儿歌。
2.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训练语言。
识字部分的短语、句子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材料,我们可以利用短语让学生说一句话,如学习句子“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后可让学生说说:“________爱吃鱼,_________爱吃肉。________爱吃草。____和_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高”字时,编成“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又如“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我教“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老师编完后让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进行编字谜,编儿歌,既激发了兴趣,又巩固了生字,还训练了语言,真是事半功倍啊!
另外,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游戏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一个个游戏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展。例如,在教学拼音时可创设拼音王国的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在识字教学中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