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综合的教学案例
铁王镇中心小学
王润红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基于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低年级学生中朗读和口语表达时,对一些多音字、地方音及变调音,学生很难把握经常出错。又如,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的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就须要我们教师有效利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如“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他的发音不同,读不准就不能理解它在句中正确的意思。也就是要在纠正读音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音节的特点、声调配合的规律、音节的拼读方法、定调法、变调、儿化、轻声等汉语拼音知识。这就须要我们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融入汉语拼音的教学。
其次,在语言训练中要融入识字训练。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读出字音,不一定能就写出字;认识字形,也不一定能读出音来。掌握字音、字形,还要理解字义。只有完整地掌握一个字的音、形、义,才能说认识了这个汉字。虽然认识字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这是一个较为复杂,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去,使其训练效果更加显著,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识字方法:
(1)环境濡染识字法
(2)生活识字法
(3)全脑通形象思维识字法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用于交际的一种符号系统。
3.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4.语言训练:是指学生通过在课堂上通过语言的感悟、内化和语言感受、积累对语言进行“感悟和品味”的基础上仿照句子进行的一种语言深加工。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017年6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