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011-11-16 13:22: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 |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多种方式,挖掘生动有趣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意味着人人平等。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宽松的气氛,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能更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中要能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教师都要认真倾听,然后请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但我们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要很好地去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