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不是纯净的矿泉水,一尘不染;同样文学中,我们也会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告诉孩子:世界并不总是美好的,美丽的白雪公主,也会碰到凶恶的后妈;漂亮的灰姑娘,因为继母而遮挡她美丽的容颜。童话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为他们总会有完美的结局,就像我们在跟孩子说的一样:走失的孩子,总会有警察叔叔找到他们,让他们带着爱回家。
——题记

当丑小鸭,不是变成白天鹅在空中飞翔,而是变成我们的午餐,一个让你垂涎十足的烤鸭,这对于孩子的心灵震撼有多大?就像我们会告诉孩子:如果你独自外出,如果你外出离开父母,你就会如街上的流浪儿一样,没有饭吃,如果一天不能够乞讨到钱,他就会被坏人叔叔毒打。我们的道理,黑暗的文学,这些信息我们能否给孩子灌输呢?
当我试着努力告诉孩子的时候,他哭了,他一点也不愿意接受丑小鸭居然变成了烤鸭,他要让他们变成天鹅,洁白漂亮的天鹅在天上飞 。问他们原因:因为丑小鸭太可怜了,他长得丑,被别人耻笑。在别人耻笑中,他才离开家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怀着希望出去飞,希望自己变成白天鹅的,没想到这个坏婶婶,居然捉走了他,把他变成烤鸭了。孩子哭了,哭着说到:我不想让他变成烤鸭,妈妈以后我们都不要吃烤鸭,说不定都是长得最丑的鸭子,变成烤鸭的。
首先我们想说:孩子有同情心的,“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孩子本身对于这只小鸭因为外貌的丑陋而同情,他们希望他变成白天鹅,而不愿意落井下石,让他变成烤鸭。 而我们用这样的文学,是不是在培养孩子的一颗残忍的心,我们让这只孤独的鸭子,变成了烤鸭,我们让离家的孩子,变成了乞丐。孩子会变成冷血的人吗?因为他觉得成年人太可怕了,居然没有一点同情心。这个世界太没有爱了,居然没有让小鸭子回家,也没有让他变成白天鹅。所以他们拒绝长大,对于陌生人会敬而远之。
其次培养健康的文学,并不说明让结果变为可怕,告诉孩子的真相,才能够建构孩子正确世界观。我们给孩子认识世界,通过书本,或许给他勾勒一个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期盼,但构造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会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美好的。譬如种花老爷爷中的小狗狗,被坏心的老爷爷给打死了。但我们要告诉孩子要朝着趋善的方向发展,好人有好报,善良的人,世界总归是像他招手的,或许他们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或许美好的世界被别人破坏了,但善良的人总归会收获到美好的礼物。就像我们说孩子,世界上总有好人与坏人,但总不至于告诉孩子,你现在可以不用去读书,不用去干活,去偷吧,他们偷一部自行车,还能够赚20-100元钱不等,而爸爸妈妈眼睛坏了,腰背酸痛了,才能够赚100百元,而一个小偷一天就能够上千元!我们能告诉孩子不劳而获,尽管世界上真的有好人不一定好报,救人的人死了,被救的连一句感谢的话没有。但我们不能告诉孩子,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所能告诉他的:世界有点残酷,但如果我们努力的向着善良的路上走,那么世界就会美好的。
现在这一切,其实,我们就想对孩子说:不管未来如何走,或许有着坏人会破坏我们,我们也要靠自己的善良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