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书声  色谱分析在白酒的作用

(2011-10-27 07:34:49)
标签:

黄书声

色谱分析

在白酒的作用

金包府酒业

神杞酒

杂谈

                  色谱分析在白酒的作用

 

一、色谱分析在白酒的作用

1、我国白酒的历史来由   蒸馏酒的历史

2、我国白酒的生产方式   合成法和蒸馏法    谷物原料和糖质原料  国外蒸馏酒

3、白酒的香型特点  酱香型、浓香型、清香行、米香型、兼香型、凤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馥郁香型、药香型。

4、白酒风味的形成   主题香的特点   工艺特点  品酒方法  理化分析

二、中国酿酒行业的概况

2007年,我国酿酒行业通过认真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步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1—12月份,饮料酒产量(不含果露酒)5203.51万千升,同比增长13.83%。其中酒精635.98万千升,同比增长17.87%;白酒493.95万千升,同比增长22.24%;啤酒3931.37万千升,同比增长13.80%;黄酒75.70万千升,同比增长7.85%;葡萄酒66.51万千升,同比增长37.05%;20071—12月份,饮料酒销售产值(不含果露酒)2931.15亿元,同比增长27.72%。销售产值:2931.15亿元,同比增长27.72%。其中酒精357.92亿元,同比增长34.79%;白酒1241.96亿元,同比增长32.27 ;啤酒1040.23亿元,同比增长19.59%;黄酒71.27亿元,同比增长26.77%;葡萄酒146.81亿元,同比增长22.06%。

在我国酿酒工业的六个酒种中,啤酒行业虽然连续6年居世界之首,但增速仍然达到两位数,啤酒人均年消费29.50升,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开展节能降耗,每千升啤酒销售收入比上年提高3.2%,销售费用比上年降低了16元,粮耗降低2.07KG、电耗减少4.04KWH、水耗减少0.60M3、煤耗降低5.90KGKL啤酒成本降低1112元。

白酒行业生产准入、流通准入机制基本建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黄酒2007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又创新高,国家统计范围的产量已达到75.70万千升,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6.77% ,有七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六个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十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市场不断拓展和延伸,逐渐打破区域性消费的限制,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酒精行业产量继续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有原料优势地区如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的酒精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大型酒精企业不断出现,到2007年,年产10万吨以上的酒精企业达15家,5家企业规模超30万吨。受国家取消酒精的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出口量锐减,2007年累计出口12.9973万千升,平均每月仅能维持1万千升左右的出口量。行业企业利润水平仍处较低水平。

葡萄酒行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37.05%,经济效益也以较快速度增长。2007年在进口量较快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生产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行业中的一线品牌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二、三线的品牌加大了市场开发的力度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的产品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的产品产量有了较快增长。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2007年葡萄酒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又有28.62%的增长,特别是2升以下包装的葡萄酒进口量已达到4.23万千升,增长了109.29%,这预示着我国葡萄酒行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外来挑战离我们越来越近,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的葡萄酒企业要积极面对这个问题,要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做强做大我们的企业和行业,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果露酒虽然在整个饮料酒中属于较小的酒种,但随着国家酒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行业工业总产值77.08亿元,增长27.7%;销售总产值72.96亿元,增长27.98%。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在产品推广、品牌建设上突破地域束缚发展,2007中国名牌评选中有6个产品分获“中国名牌产品”殊荣,为果露酒行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