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狂犬病的发病机理

(2016-08-18 15:46:53)
标签:

杂谈

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二版报告。下载链接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二版报告

其中有关狂犬病的发病机理全文如下,我把它复制黏贴过来,供大家学习。

发病机理

狂犬病病毒通过伤口或与粘膜表面直接接触而进入体内,但病毒不能穿过没有损伤的

皮肤。狂犬病病毒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到达中

枢神经系统(1-5)。病毒粒子以运输小泡为载体,快速地沿运动轴突以独有的逆向运输方式到

达中枢神经系统,而不被感觉或交感神经末梢所摄取(1-3,5)。病毒也可以通过较深的伤口直

接进入周围神经的运动神经元轴突(1,3,4)。在一些蝙蝠变异株中,由于皮肤嗜性病毒繁殖也

可以发生在感觉神经(3,7,8)。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受伤部位运动神经元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

接近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病毒潜伏期从 5 天到几年不等(一般为 2-3 个月,很少超过 1 年)

(3-5)。肌肉特异性小 RNA 可能通过抑制病毒在肌肉中的转录和复制影响潜伏期(9,10)。估测

的病毒移动速度取决于病毒是向心性的逆向轴突运输或者离心扩散。在向心性逆向轴突运

输中,移动较快,约为 5-100mm/ 每天,甚至更快,其原因是处于不同距离的,例如 10μm 至

2cm,具有相同突触排列的神经元群会同时被感染(1,5)。与之相反,离心性扩散的速度会慢,

可能是缘于病毒为被动扩散而非主动扩散(1-3,5)。

第一阶段的向心移动会导致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的跨神经元穿行并且通过最初

感染的运动神经元与脊髓中间神经元之间的中央连接感染背根神经节(1-3,5)。病毒然后从

中枢神经系统离心性移动缓慢通过在运动轴突的顺向轴浆流动进入腹侧根和神经以及在感

染的背根神经节周围的感觉轴突,从而通过这些感觉神经感染肌梭、皮肤、毛囊以及其他非

神经组织,如唾液腺、心肌、肺和腹部内脏器官(3-5)。到临床发病时,病毒已经广泛分布于中

枢神经系统以及神经以外的器官中(11)。

- - 17临床初始特异性症状是在咬伤的部位有神经性疼痛。这种情况是由于病毒在背根神经

节复制和细胞免疫引发的炎症造成的(12)。人狂犬病症状可以表现为狂躁型或麻痹型,并且

两者均不能与狂犬病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解剖定位相关联(12,14)。最主要的临床体征

可能是由不同的位点特异性反应引起(14)。神经功能损伤也解释了昏迷症状的发生。电生理

学方法研究病理机制发现麻痹型狂犬病的虚弱无力与外周神经轴突病变或者脑白质变性有

关。病毒优先侵入运动神经元途径解释了为什么狂躁型狂犬病前角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亚

临床症状要先于感觉丧失(7,12),并且最初发生在与咬伤部位相对应的躯体部分,渐渐扩展

到其他部位(3,5,12)。同样的考虑也可以解释麻痹型狂犬病人的前兆性症状和体征(3,5)。也

有可能是麻痹型狂犬病人(意识清醒的时候)脑中存在的病毒要少于狂躁型狂犬病患者。犬

类麻痹型狂犬病的弥散张量成像显示脑干部位神经束的完整性受损,影响了病毒向前脑的

传播(5,15,16)。病毒免疫逃避策略加之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阻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病毒的清

除(4,16-21)。在狂犬病感染的病人中没有因免疫抑制或加强而死亡的证据(15,16)。

现在对于具有非典型临床症状或者神经影像学特征的狂犬病人的了解越来越多

(4,22-26)。然而这些是因为非典型的病毒变异株,还是宿主免疫反应或是大剂量病毒接种

(例如在狂犬病感染者作为供体的器官移植病例中)造成的尚不清楚。如果没有重症监护,病

人在出现临床症状 2 周内发生死亡(5,7)。

(参考文献略。)

通过该文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以下问题:

1、为什么十日观察法是正确的?狂犬病病毒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受伤部位运动神经元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接近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病毒潜伏期从 5 天到几年不等(一般为 2-3 个月,很少超过 1 年)。病毒到达神经中枢后,要么被清除(这个时候因为打疫苗,体内有了抗体。)要么就会在3到5天内发病。同时,病毒到达神经中枢后,开始沿着神经 轴突的顺向轴浆流动向外周扩散,从而通过这些感觉神经感染肌梭、皮肤、毛囊以及其他非神经组织,如唾液腺、心肌、肺和腹部内脏器官,跖疣病毒从中枢扩散到了外周后,患病的人或者动物的唾液里才会有病毒。

也就是说,只有在动物或者人在发病前 3到5天内的潜伏期内,唾液里才可能有病毒,这个时候到发病直到死亡的这个时期,狂犬病动物或者人咬人才可能使人感染上狂犬病病毒。

所以,十日观察法非常科学。

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健康的狗咬人不会传染狂犬病病毒。为什么狂犬病的潜伏期极少超过一年。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