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良大甫吴祥瑞造》

(2013-04-29 05:04:14)
标签:

吴良大

于外

滕五良

全套

青花

文化

分类: 古玩通宝
   五良大甫,(日本陶艺家伊滕工郎大夫·伊滕五良大辅)日本伊势松阪人。(亦说日本松坡人,《中国古陶瓷款识》上下集·董千草)明·正德年间(1510~1511)随日本的僧人了庵、桂悟、来到中国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在景德镇学艺期间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吴祥瑞。他在中国学艺五年,五年间他刻苦学习,(亦有史料记载为三年)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师傅、工匠们请教、取经。在师傅们的传授和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学会了全套的制瓷技术,并在中国景德镇亲手制作了上万件瓷品,于正德十年(1515年)回国。(亦说正德八年·1513年)。同时带回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土和釉料,在日本肥前的伊万里开窑,把中国的青花制瓷技术带到了日本,开始了日本青花瓷器的制作年代。为日本民族制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日本人民尊称为“瓷圣”。
    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瓷器胎质细白,器型规整,釉层亮丽;青花发色优美,图案内容变化繁多。自古以来就倍受称道。纹饰表现出了强烈的日本式审美特色。当初的伊万里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大多供日本天皇和皇室贵族使用,因为当时烧制青花瓷器的青料非常昂贵。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无法享用的。后来在日本的有田发现了制瓷原料,并成功地烧制出了瓷器。初始的产品多是仿制景德镇民窑的青花瓷,以后逐渐融合日本自身的岛国文化,形成日本大和民族的美学风格。瓷品重视内在的高雅,甚于外表的装饰。当时,伊万里窑烧制的瓷器,大多刻画或书写“吴祥瑞”或“三郎大夫祥瑞”,“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等款识。
    后世仿“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类款识的瓷品也较多,最早出现在明末崇祯年间。由于当时国库匮乏,景德镇官窑瓷业衰落,生产的大部分瓷器质量粗糙,官窑瓷陷入了低谷阶段。然而,民窑在这时期却有较大的发展。在一路销往日本的外销瓷器中,出现了一批“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款识的青花瓷器,制作极其精良。其复杂精湛的工艺,新颖实用的造型,清新雅致的青花,和独特而多变的图案、纹饰,深得日本人民的喜爱。被日本称作为“祥瑞”或“祥瑞手。只可惜这些瓷器精品大都销往国外,国内极其少见。
    五良大甫吴祥瑞的故事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