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南令公庙记

标签:
令公庙塘南镇南昌人文随笔 |
分类: 南昌古今漫谈 |
南昌有不少以“塘”为词素的地名,比较有名的乡镇如“莲塘、向塘、大塘、塘南”等,至于村名就不计其数了,这些地名应该都是古代地名的遗存。那么为何南昌地区有这么多的“塘”,除了农田灌溉的需要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陂塘是和赋税挂钩的,有塘水灌溉的田称赋田,无塘水灌溉的田称弃田。据同治《南昌府志》所载:“今之陂塘,视古井田之沟洫,无陂塘则为弃田。故田赋皆派有塘米。以通邑论,殆不可以数计。”早在唐代,韦丹就在南昌“凿陂塘六百所”,至乾隆时,南昌县还有九十所塘。除“塘”以外,古代南昌还有许多和“塘”类似的地名,所谓“四障曰陂,偏障日堰,渟者曰塘,流者曰溪,狭而出曰坽,陂而汊曰沥,横而深者曰港。港者,渠之属,坽者,沟之属,皆因形而凿之。”
“莲塘、向塘、大塘”镇我都去过,只有塘南镇一直没去,那儿有座令公庙,据说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天气晴好,于是骑着电动车,直奔塘南令公庙去了。
顺着北京东路,经紫阳大道、昌万公路,再入柘林路,行程20公里,一个半钟头光景,便到了塘南镇令公庙大门前。
第一眼感觉,此庙有点像古代城墙的瓮城,四周被高墙围绕,砖木至少在民国以前,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门口墙上嵌有大理石,刻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江西省人民政府、1987年12月28日”等文字,石刻下面还挂有一块“南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识。
入门处,有一60来岁的男子在房间里弄饭,他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估计是看庙人。进入庙门,为一四合大院,约300多平方,院中立两株大樟树,苍翠欲滴。前为东厢房,中有一门,面对抚河。左为令公神殿,右为古戏台,据说此戏台为南昌地区最古老的戏台。神殿与戏台有二层走廊式厢楼相连,可用于观戏或居住。
走进神殿内,却感大为逊色,殿内空荡荡,孤零零几根柱子,没有塑像,只在墙上挂了三幅画像,中间为张巡,右边为财神,左边为土地,画像乃印刷品,旁边还挂一块文字说明,介绍张巡(令公)事迹。
对于张巡的事迹,我早已熟知,我曾给学生多次讲解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其中“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的文字,极尽赞誉之美。据《新唐书》记载,张巡身为睢阳守将,率领六千士卒抵御安禄山叛军十万之众十个多月的围攻,虽粮尽援绝,仍拼死抵抗,以至于杀妻妾奴仆及城中百姓三万余人为食,其惨烈悲壮之程度惊天动地,最后城破被俘,张巡引颈就死,高呼“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
正在疑惑中,又看到了一块题为“令公庙的来历”的文字介绍,说此庙是南宋末年一个过路的富商捐建的。乡人之所以选择建张巡庙,是因为张巡是保家卫国的英雄,而塘南人是最崇敬保家卫国英雄的。
实际上,在古代,张巡是与岳飞、文天祥齐名的忠君爱国英雄,自唐代起,朝廷就命各地立祠建庙纪念,其名称不一,或称睢阳祠、张公祠、张王庙、元帅庙、南阳庙、令公庙等,明清时期张巡被列为宫廷配祀对象,成为国人崇拜的神。据清雍正《江西通志》记载:“睢阳庙,在新建望湖亭西南,唐时建。明洪武中勅封忠烈灵祠,今呼令公庙。”据此可以确定令公庙初建于唐末,而非南宋。我记得古代南昌也有张王庙,现在还有张王庙巷,就在象山南路豆豉巷旁。因此,塘南镇有一座令公庙也并不奇怪,它也不过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但令公庙之所以能成为省级文物单位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令公庙本身,而是七十多年前发生在令公庙内的一个惨案,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942年“7、18”日寇塘南大屠杀事件。这从庙内四处布置的大量文字、图片,可以详详细细地了解这一惨案的来龙去脉,
我仔细观看着布置在走廊上的每一块展板,立刻为日本倾略者的残暴屠杀行为所震惊、愤怒,也为八百多位手无寸铁的塘南百姓被无辜屠杀而悲痛、难过,心中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站在那儿,一连抽了三支烟。
在此,我特将其中有一块石刻的文字,转载如下:1942年农历7月18日,日军分别从尤口范家、荷埠周家两个据点出动100多人,在汉奸走狗的带引下,入侵塘南,进行“三光”大扫荡,血洗柘林街。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天,被杀害群众达860多人,烧毁房屋723栋,抢走财物,不计其数。令公庙是日寇在柘林街大屠杀现场之一。当时,庙内住着从罗家,武溪等地来避难的22户难民和当地部分群众共120多人,都被鬼子兵用机枪、刺刀逼着,推到门外杀害了,幸存的只有张桂娇母子二人。这血海深仇,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陈列室的内容更加具体详实,其中有一组统计数字很令我震惊不已:日寇在侵占南昌其间,共杀害了64420南昌居民,其中南昌县43376人,新建县8480人,进贤县3109人,安义县8230人。总共伤残9762人。照此推算,在南昌地区,诸如令公庙之类的日寇屠杀中国老百姓的惨案应该还有不少。我曾看到一个统计数字,抗战期间日寇共杀害了一千多万中国老百姓。
我想到,令公庙的存在绝不仅仅它是古代文物遗存,而在于它具有强大的爱国、强国教育作用,它能永久地激励国人奋发图强。由此也说明,面对强敌侵犯,仅有诸如张巡那样忠君报国的将领是不行的,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才能保家卫国!而塘南令公庙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
“现在来这参观的人多不多?”我问守庙人。
“很多,一般都是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有。有时还来一些领导。你是领导吗?”
“你看呢?”
“不像。”
“哪里不像?”
“领导都开车来,你是骑电动车来的”。
守庙人很直率,他说他不识字,在此守庙已有七年了,姓聂,塘南人。
塘南古属南昌县十一乡之乾封乡,今仍存“乾封张家村”地名可证。原为一大片抚河冲积滩涂之地,后被塘南人改造为鱼米之乡。据《南昌县地名志》记载,塘南之名原为“塘滩”,后因书写不便,演变为“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