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菩提心以因果角度之分

(2012-02-07 13:30:57)
标签:

阿弥陀佛

苯教

本教

藏族

大圆满

佛教

象雄

哲学

北京

出家

杂谈

分类: 佛教版块

菩提心以因果角度之分

作者:生根活佛

    许多人都认为只要能利益众生就足够了,发心不发心只是一种想法,用不着特别强调。说这些话的人大部分根本就不了解大乘佛教,他们只从别人嘴里听说过关于大乘佛教的一鳞半爪的“知识”,不仅自己不发菩提心,而且还阻挡别人发菩提心。有些佛教徒虽然发了菩提心,但对大乘佛法不大了解,对发菩提心分因果表示非常不理解,说菩提心不就是利益众生而发心吗?何必还要分因果呢?这种疑问会产生很多。今天我讲因果菩提心,也许有人不接受,但我是依据《解说三百六十菩提颂》记载而讲的,因果菩提心的说法在苯教经典内很受重视,菩提心以因果角度之分有两种:按上师说法的因果菩提心和佛经说法的因果菩提心。

 

    第一种是,依靠历代上师们说法的角度来讲因菩提心和果菩提心。具备利益众生的能力的,只有佛,我们自身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习佛陀。为一切众生成就佛而学习佛陀的发心,才是真正“果菩提心”;为一切众生成就佛而修行六度的发心,才是真正“因菩提心”。按照贡哲日措巴和美德大师的说法,为一切众生成就佛而发心,是因菩提心;为一切众生成就佛而举行六度,是果菩提心。这里面有很多存在辩论的地方,今天辩论方面暂时不讲。

 

   第二种是,不离菩提心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因五度,消除轮回的烦恼,犹如黑暗里出现阳光一般,因五度不离智慧而发心,它是“因菩提心”;佛陀力度内能显示无数化身,慈悲内发出四无量心,发愿内发出五大智慧,方便内发出五谛道路,智慧内发出十八空性的发心,是果菩提心,是利益众生的力量,因此,佛陀的力度、慈悲、发愿、方便、智慧等五度的发心,被称为果菩提心。

 

   菩提心的分发还有很多种,譬如,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这五道分为五种发心,布施波罗蜜多的发心等十度波罗蜜多的发心也分为十种发心,六度般若分六十种的发心也分为六十种发心。有关经典中有许许多多的分析方法,但我们这里只要大概了解,菩提心有哪几种类别?自己到底受持的是哪一个?如果你是资粮道的,就用资粮道的发心;如果你是加行道的,就用加行道的发心;如果你是一地菩萨,你就要用一地菩萨的胜义谛发心;如果你是修道的,就用修道的发心;如果你是无修道的,就用无修道的发心;如果什么都不是,那这个发心可能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当然,如果连资粮道都还没有入,现在要想真正利益众生可能比较困难。如果你能够真正发菩提心的话,最起码你已经进入了资粮道,现在我们发菩提心,我们也算已经入了资粮道的,只不过是下品资粮道当中的“下等下”。佛经里菩萨分为小小、大大、中中,所以,我们也许连下品资粮道都还没有开始,只是一种“下等下”的菩提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