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归纳和探讨

(2021-01-16 19:30:50)
分类: 教育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归纳和探讨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为“鸡兔同笼”。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原题是: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鸡兔问题条件为已知两数量的总量和及单量和以及两个单量,由于条件没有直接的关联,解答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学生。

 下面就鸡兔同笼问题解法作一归纳,希望能共同探讨。

一,方程法:

1,方程组:

   解:设 鸡有x只,兔有y只。

       则得      x+y=35

               2x+4y=94

于是       x=23y=12

2,一次方程

  兔有x只。则鸡有 35-x

           4x+235-x=94

                        X=12   35-12=23

3,不定方程

 设兔有x只,鸡有y

      4x+2y=94

     此不等方程整数解为

      X=123  y=454341

    x增加1时,y减少2x+y减少1

    x=1时,y=45x+y=46, 46-35=11,于是

    x+y=35时,x=1+11=12y=45-11×2=23

1:(方程法比较容易,但需要有方程的基础,小学生往往不具备。这里不定方程

的解法是是作为一种算法的探讨,不作为用来解题。)

 

二,算术解法:(算术方法是小学生解答题目的主要方法)

4,假设法

    1 假设全部是鸡(或兔)计算出脚的总差,

2) 用总差除以鸡,兔脚的每份差就得到兔(或鸡)的只数。

 注:1,这里用到 总差÷每份差=份数 的公式

2,设鸡算出是兔的只数(因为设鸡计算是兔的脚的差)

  用以上方法计算题1的两种综合算式是:

  1,兔  (94-2×35)÷4-2)=12, 鸡 35-12=23。

  2. 鸡  (4×35-94)÷4-2)=23, 兔 35-23=12。

    2:假设法是解答鸡兔及其相关问题的基本通用解法。适用于所有已知两数量的总量和及单量和以及两个单量问题。

 

5,特殊法(特殊法只能解答单一的鸡兔问题,也就是单量是24的)

1)口诀一:兔为总腿数除以二减去总头数。则原题为

        94÷2-35=12,    35-12=23

 

2)口诀二:鸡为总头数乘以二减去总腿数除以二。则原题为

        35×2-94÷2=23, 兔 35-23=12

 

3)口诀三:总腿数减去总头数再减去总头数的差除以二得兔。原题为

       94-35-35÷2=12. 鸡 35-12=23.

 

6,其它

1)鸡兔互换

  2,鸡兔同笼,鸡和兔共有46条腿,如果把鸡与兔的数量互换,那么,总数变成38条。原来鸡兔各有几只?

   1:抓住关键数量互换,那么原来与互换后合起来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看成是(2+4)条腿,相差就是(4-2)条腿,

  于是鸡兔的总数是  46+38÷4+2=14(只)

      鸡兔相差      46-38÷4-2 = 4(只)

  因互换后腿总数少,说明鸡少于兔,于是

     鸡有  14-4÷2=5(只)

     兔有  14+4÷2=9(只)

             答:鸡有5只,兔有9只。

   2:互换总头数不变,而每只兔的腿数是鸡的2倍,所以互换腿数差是头数差的2倍。

         头数差 46-38÷2 = 4(只)

         于是  兔( 46+2×4 ÷4+2)=9(只)  鸡 9-4=5(只)

             鸡( 46-4×4÷2+4)=5(只)  兔 5+4=9(只)

    注:利用和差问题解。

 

2)每份差

3,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鸡的腿比兔的腿多10只。鸡,兔各有几只?

  解:分析,假设都是鸡,则腿有2×35=70只,因为原来鸡比兔的腿多10只,所以假设后实际多70-10=60只,这时用兔换鸡,因为兔有4只腿,鸡有2只,每换一个,鸡减少2只,兔增加4只,实际多的腿就少了(2+4)只,于是60里包含有多少个(2+4)就是有多少兔。

  1, 假设都是鸡,则兔为 (2×35-10÷4+2)=10(只) 鸡 35-10=25(只)

          验算:2×25-4×10=10

也可假设都是兔,不过这时需要补上10只。

  2, 假设都是兔,则鸡为 4×35+10÷4+2)=25(只) 鸡 35-25=10(只)

  3,鸡腿多10只相当于鸡 10÷2=5(只)

        腿数比 4;2=2;1,头数比1;2,则

               35-5)/(1+2) ×1 =10(只)

               35-5/1+2) ×2+5 =25(只)

  4, 当腿数相等时鸡是兔的头数的2倍,则

 35-10÷2÷1+2)=10   35-10=25(只)

 注:解4最简单。

巩固:题4,鸡兔共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用解4,兔 100-20÷2÷1+2)=30(只) 鸡 100-30=70(只)

 

 3)倒扣问题

   5,数学竞赛共10题,对一题得8分,错一题扣4分,小红得了56分,她答对了几题?

   1: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错1题,不仅该得的8分没有得,反而倒扣了4分,所以如果设都对,则错1题要相差(8+4)分,则

   设都对,总差是 8×10-56,而每份差是 8+4,于是

假设都对,错题为 8×10-56)÷8+4)=2题, 对 10-2=8题

 验算:8×8-4×2=56

 

2,设没错,则对 4×10+56)÷8+4)=8(题)

 

7,分组法:分组法适于解答较难但条件对称的问题,如

  6,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解:因为小和尚3人吃一个,涉及到分数,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直接用假设法是不好处理的。于是寻找特点,发现“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是对称的,也就是如果有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总数3+1个和尚),刚好吃掉了3+1个馒头,也就是4个(1+3)和尚对应4(3+1)个馒头,这样只需把和尚和馒头按(1+3)分组就行了,有多少组就有多少个大和尚和3倍的小和尚。于是

   大和尚 100÷3+1)=25个,小和尚 100-25=75个

      验算:3×25+1×75÷3)=100个馒头

 也可以按馒头分组先求出吃的馒头,

   大和尚吃 100÷3+1×3,  小和尚吃100÷1+3)×1

 

三,其它解法探讨:

 8, 对应解答:

1)  原题1,一只鸡和一只兔腿的和是 2+4=6,94÷6=154,也就是说94只腿对应15只鸡和15只兔还余4条腿,4条腿可以是2只鸡或1只兔,即94条腿可以是17只鸡和15只兔。(也可是15只鸡和16只兔)

17+15=32.与35相差 35-32=3,因为如腿数不变,则增加2只鸡就减少1只兔,所以鸡为17+3×2=23,而兔为 15-3×1=12.

194÷2+4=154

        94=2×15+2+4×15 或(94=2×15+4×15+1) 即

        94=2×17+4×15 94=2×15+4×16

   35-15+16=4,则 兔 16-4=12, 鸡 35-12=23

294÷4=232

      94=4×23+2×1 23+1=2435-24=11,于是

      23-11=12,鸡 1+11×2=23

 

2) 题7,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小船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1:  38÷6+4=38, 因为8=4×2 3+2=5

 38=6×3+4×5   3+5=8  即  

    大船 3条,小船 5条。

      238÷6=62 2不是4的倍数)

                =58

           38=6×5+4×25+2=7,因6;4=3;2,即2条大船人数相当3条小船人数,于是

   38=6×5-2+4×2+3),所以

   大船 5-2=3条, 小船 2+3=5条。

 

   3)每份差,原题3,解1:多10只,10=2×5. 因为二只鸡腿相当一只兔腿,所以

                 10=2×5+2-4×1

                   =2×7-4×1   因差不变,所以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

             35-7+1=27  27÷1+2=9,于是

                 1+9=10, 鸡 7+2×9=25.

       2,  2×35-4×0=7070-10=6060-35=2535-25=10

               10=2×25-4×10,于是

                 25只,兔 10只。

 

    4)分组, 原题6,解:(1+3)个和尚吃(3+1)个馒头

         100÷3+1=25   100=25×1+25×3,于是

      大和尚 25×3÷3=25(个) 小和尚 25×1×3=75(个)

 

5)倒扣,原题5

解:56÷8=7,对应错 10-7=3,而得8分是扣4分的2倍,而3=1+2,于是

    56=8×7+1-4×2, 则

          对(7+1=8(题),错 2题。

         注: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差不变,所以 3=1+2

 

6)互换,原题2

解: 互换为总头数不变,总腿数增加(或减少),因为422倍,所以互换后的总腿数与原腿数的差是头数差的2倍。

于是头数差为  46-38÷2= 4

 46÷4=112  

  46 =4×11+2×1,而 11-1=10 10-4=6

=2×1+2

=2+4    .于是

     11-2=9(只) 鸡 1+4=5(只)

    

注:对应的解法实质是有余数的除法和分解。也是用小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解答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尝试。

 对于如何已知两数量的总量(和或者是差),不论是已知每份数求份数还是已知份数求每份数都能较容易地解答,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尤为简单。                

 

  编后:归纳和提出一些新的解法,是想对鸡兔同笼这一古老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解答问题不应是“会”和求出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解答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如果只是求答案,记住“口诀一”就行了,既简单又快。但机械的方法对思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只有了解了“假设”法,思维才上升了一个台阶,因为可以运用“转换”去分析。

提出“方程”,学生了解到,数学解答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归纳,比较,是重要的数学能力,希望以上的解答,能有所帮助。

提出其它解法,是因为数学的思维是“变”而不是墨守成规。当遇到处理某些较难问题时,可以转换一下角度去思考,而有些简单的方法,拓展后也许会派上用场。

对以上的方法不建议完全了解,但希望其中的某一点能对分析问题有些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