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塔问题解答
(2019-11-19 21:55:22)分类: 教育 |
移动规则是:
每次只能移动一颗珠子;大珠子不能放到小珠子上面。
如果(1)号杆上有4个珠子呢?
本题为著名的河内塔问题(汉诺塔)源于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河内塔问题是通过操作的智力游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和总结规律,一般教学方法较多,这里提供一种逆推的方法:
1)不管哪种方法最关键的就是利用2号杆,当2号杆上是小,中珠子时,1号杆上的大珠子就可移到3号的最下面。这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
2)所以只需要找到1号杆上的小,中移到2号杆上的方法和步骤就行了。方法是1小到3,1中到2,再3小到2。这样共三次。(小结:从一个杆移动两个珠子到另一个杆(不改变珠子的上下顺序)共要三次。
3)1号杆上的大珠子移到3号杆,要一次。
4)重覆2),把2号杆的小,中移到3号杆要三次。(小到1,中到3,小到3)
移动3个珠子的最少次数是3+1+3=7次。
5)如果(1)号杆上有4个珠子,那么最后是2)号杆上有3个珠子,据前面要7次,然后1)号杆上最大的移到3)号1次,再把3个珠子移到3)号又是7次,于是共 7+1+7=15次。
6)小结:移动2个珠子的次数是1+1+1=3次,
1(1个);3(2个);7(3个);15(4个)…
而1=2-1;3=2×2-1;7=2×2×2-1;15=2×2×2×2-1;…
也就是说,要移动几个珠子,次数就是几个2连乘的积减1.(由于四年级学生未学乘方,所以不能用几次幂)
于是: 移动1个珠子的次数是 2-1=1次
附:1)2的连乘的积当2较多时是一个很大的数,所以64个金片事实上搬不完,所以世界也不可能消失。相同的故事还有“棋盘问题”,当64个格子都按要求放满谷子时,需要全国土地作物七年的收成…
2)与2的连乘相关的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如砝码问题,用4个砝码最多能称多少克的重量?(用1克,2克,4克,8克四个砝码就可称1到15(2×2×2×2-1)克各种不同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