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剩余定理”小学解法
昨天问题解答二中所涉题目属于“中国剩余定理”,也称为鬼谷算,还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等。
“中国剩余定理”是公元5-6世纪、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算术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个“物不知数”的解法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解法后来归结为口诀诗: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诗的口诀的解法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得到所求的数。
如上题解:70×2+21×3+15×2=233,
233-105×2=23
但这种解法比较局限,只能是除以3,5,7的,其它的就无法解。
“中国剩余定理”实质是初等数论解一元一次同余式方程组,按小学培优是不定方程组,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无疑过于深奥和复杂。
所以小学涉及到的题目往往比较特殊,因而可以分类使用特殊简单的方法解答。当然一般复杂的也可使用稍复杂的通解,现整理如下:
第一类:余数相同或除数与余数的差相同,那么解答的方法是:
除数的公倍数加上相同余数或
除数的公倍数减去相同的除数与余数的差。再根据要求加,减公倍数。
如:题1,一个数在100到200之间,除以3余2,除以5余2,除以7余2,这个数是几?
解,最小是2,加上(3,5,7)的公倍数105得
2+105=107.
题2,一个数一个数在100到200之间,除以3余2,除以5余4,除以7余6,这个数是几?
解,3-2,5-4,7-6的差是1,所以
(3,5,7)的公倍数105减去1得
105-1=104
昨天问题解答题:一列队伍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按1,2,3,4报数,最后一个人报3,按1,2,3报数,最后一个人报2。这列队伍的人数是多少?
解,差是1,在20到30之间,4和3的公倍数24减1 得
24-1=23
第二类,部分同第一类,分两步,先按第一类解答出第一步,在试算出第二步。
如,题3.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解,第一步,除以3余2,除以7余2.则3,7公倍数加2 得 21+2=23.
第二步,用23试除5正好余3.于是
这个数是23.
(如果除以5余4,第一次试除不行,则加上3,7的公倍数21再试除,直到符合为止,如23+21=44,则符合,对于除以5,排除余数2,最坏的可能是3次。再就是看余数,第一次的结果23除以5余3,到余4只需加一次21)
注:5的余数的顺序是0,1,2,3,4。
第三类:余数均不同,这类题比较复杂,需要先找出参数。参数是指两两的公倍数除以另一个余1的数。(如除以3,5,7的,参数就是1)3的参数是5,7的公倍数除以3余1的数是70;2)5的参数是3,7的公倍数除以5余1的数是21;3)7的参数是3,5的公倍数除以7余1的数是15。
然后用各自的参数乘以余数在加起来,再按要求加减总公倍数。
题4,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4余3,除以5余2,这个数最小是几?
解,3的参数4×5×2=40,4的参数3×5×3=45;5的参数3×4×3=36。则
40+45×3+36×2=247
247-(3,4,5)×4=7
这个数最小是7.
(这题也可简单一点就是,4,5的公倍数除以3余1的是40,而3,5的公倍数除以4余3的是15,而3,4的公倍数除以5余2的是12,所以只需
40+15+12=67,再减去60就得7。所以这种方法就是找到三个数,两两的公倍数分别满足另一个除以几余几。然后三个数加起来再按要求加减总公倍数。)
当然,第三类的解法属于通用解法,可适用于一,二类,不过比较复杂。
附:不定方程的简单解法:
题4: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4余3,除以5余2,这个数最小是几?
解:3a+1=4b+3=5c+2,取 3a+1=4b+3 则
3a=4b+2
当b=1,时,a=2.
则
3a+1=4b+3=3×2+1=7
于是
5c+2=7
,c=1方程成立,于是这个数是7。
较难题:一个数除以5余1,除以7余2,除以9余5,这个数最小是几?
解:5a+1=7b+2=9c+5,取
5a+1=7b+2 则
5a=7b+1
当b=2时,a=3,
则
5×3+1=7×2+2=16
于是
9c+5=16无解,则
9c+5=16+5×7k
9c=11+35k
当k=2时,c-9,于是
9c+5=9×9+5=86,这个数是86。
小结:“中国剩余定理”类题目虽然比较难和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还可以增加兴趣和激发勇于探讨的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采取分类的方法,这样大多数的题就比较容易。如果采用不定方程的简单解法,显然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