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在表演掩手肱锤时为何要双脚上蹦?

(2024-12-30 12:36:12)
                 有一位太极拳大师,在表演掩手肱锤发劲时。两脚先往上蹦跳。然后再落地双手前后发劲。不少拳友和观者不明其理,对大师往上蹦跳的动作纷纷质疑。但又说不出问题所在,况且人家又是大师级人物。
                 其实掩手肱锤发劲前,往上蹦跳是有一定道理的。太极拳的基本拳理有三个部分组成的,黄庭经。中医经络学说,易经,(易经)是其中之一。易经讲究变化的规律;阴阳相济的哲学原理。充分体现在拳式规律上,如由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里必有外。 (易经)在几百年前是十三部经典之一,是读书人必读的。那时候的人如见到大师打拳的蹦跳是不会质疑的。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明了易经原理的人很少。
                回过头来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掩手肱锤发劲前要往上蹦跳。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一共有十个掩手肱锤,观察一下这十个掩手肱锤前面的动作,都有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由上往下发劲的,如一路里的闪通背,是旋转180度后由上往下发劲的,由于缠丝的作用在我转身的过程中,彼会失去平衡身躯会呈横向状态,紧接着掩手肱锤两脚上蹦时膝盖正好由下往上顶击其身躯;两手的开合缠丝使其再度旋转;右拳向前冲击,掩手肱锤完成。从闪通背到掩手肱锤完成整个过程。是一个由上向下;复由下往上冲击连环冲击。符合易经上下相济;阴阳互换的原理。
                 再分析二路里的翻花舞袖和掩手肱锤。翻花舞袖由上往下劈击后;掩手肱锤由下往上顶膝后右拳向前冲击,同时两脚前后换步,整个过程与闪通背,掩手肱锤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不同而已。至于那位大师发劲前连蹦三次,我觉得大概是为了烘托;渲染表演效果罢了。
             陆游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掌握太极拳的技巧,要不断实践;体悟的。光靠看书,看碟片模仿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