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坐对身体的危害∞╬═→

(2012-11-26 09:17:51)
标签:

品味生活

分类: 健康生活

 

http://s2/bmiddle/905b50d3hd1555667eae1&690


 
    如今社会,人们无论工作、就餐还是娱乐,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度过。久而久之,因长时间久坐而引发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坐三个小时以上,可减少两年的预期寿命。而如果每天看电视、上网超过两个小时,问题将更加严重,平均将减少1.4年的预期寿命。研究显示,每天多坐1小时,6年后将增加11% 的死亡风险。现代不少上班族、电脑族1天中会久坐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坐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健康问题,是造成死亡、疾病和失能的一个主要潜在原因。全球每年有接近200 万人的死亡与这种生活方式有关;世界卫生组织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久坐方式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十大原因之一,其可增加几乎所有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肥胖、结肠癌、胆囊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脂肪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症、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危险性。原因很容易理解: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坐姿长久固定,容易导致颈椎与腰椎疾病。对于女性还容易患上痔疮、慢性骨盆充血、痛经、内分泌失调等妇科病症。

 

    尽管如此,只要我们能意识到久坐不动的危害性,并有意地克服这个不良的生活方式,还是有办法减少其带来的健康危害的,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规律而持续的锻炼,如果必须坐着,就采用适当的方式,要坐得健康,请记住下例6个原则:

 

1.时常走动
    为确保不会持续坐太久的时间,建议采短暂休息,每次约20~30分钟。最好能起来走动,即使是坐着也可以弯弯腰、抬动肩膀或深呼吸以减轻肌肉紧张,帮助自己适应与恢复工作姿势。

 

2.勿翘脚
    翘脚经常是无意识的举动,虽然可以放松肌肉,但会限制另一条腿的血流量,骨盆重量、重心也会分配到另一条腿,造成脊椎弯曲。专家鼓励人们双脚踝呈交叉,而不是膝盖交叉,这对身体的调整与血流量非常有助益。

 

3.手臂的姿势
    90度或略多的角度是肘部理想的弯曲状态,作环抱自己手臂两侧的动作,可以达到效果。慢性压迫腕部神经会导致腕隧道症候群,而引发手刺痛和疼痛情形,因此建议经常使用键盘的人,调整椅子扶手能帮助改善不适。

 

4.保持距离与角度
    为了减少疲劳,电脑萤幕中间刚好与使用者的下巴呈水平,两者距离保持约14英吋,若把电脑放太远也不适合,因为身体易向前倾, 导致脊柱错位。很多人都会把电脑萤幕放在办公桌的位置,导致键盘在正前面,萤幕却在侧边,身体长期这样倾斜和扭曲,会导致椎间盘的问题更加严重。

 

5.避免身体歪斜
    如何看自己坐姿是否正确?可比对开车时的姿势,当坐在驾驶座时把双手放在大腿上,保持身体没有扭曲、驼背或歪斜;在开车时,我们不会到把头往前倾,伸到挡风玻璃前开车,但奇怪的是,我们却看到许多使用电脑者,出现这样的姿势,短期虽然对身体的影响不明显,但久而久之就会受伤。

 

6.使用可调节的椅子
    专家表示,因为每个人的体型都不同,椅子最好是可以依个人需要的比例和曲线做调整。建议在办公室调整椅子高度,致使双脚能休息平放在地板上,大腿也要与地板和桌面平行,理想的情况是椅背应紧靠背部及保持倾斜 90~120度的幅度,在看电脑萤幕时,还需要一个高背椅子来支撑头部和颈部。

 

    除了以上的锻炼,还可利用一些空暇时间,见缝插针,忙里偷闲活动身体,如每过1小时做5分钟的休闲运动,伸伸腿、转转头、耸耸肩、扭扭腰,到走廊上走动一下等,只要能避免身体处于静止、紧张状态,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所有的小动作都是有益的,不仅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保持健美姿态,还可以防止颈 椎病。

 

    改变久坐的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难的是要持之以恒。不管怎么样,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也是靠自己才能维持的,与其不知在哪一天就会遭受病痛之苦,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为自己的健康投资一点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起来。

 

 

                                                  素材/网络   编辑/蓝天

 

 

 

http://s13/mw690/905b50d3h7b555696d34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