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派小说技巧例析(二十四)变形

(2021-05-24 11:48:43)

 

 

     现代派小说技巧例析(二十四)变形

 

变形,在艺术中指的是有意识地改变(夸大、缩小、扭曲、变化)所反映事物的性质、形式、色彩、品类等等,以达到使它们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的一种手法。在这一变化中,原体是变体的基础;变体的变化再大,其本质特征不能离开原体。变形,是该事物的特殊性的超常的张扬,是个性的特异的拓展。变形的艺术魅力的来源,是作者主观感受的伸张所致。主观化是意识流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意识流小说家的眼里(其实是在他们心里),客观事物是可以随意加工、任由改变的;任何事物进入意识流小说,它不再“是什么”,而是“可能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变形,较平常的是保持原品类的量的变化,.如夸大、缩小等等。这种“极言其重”或“极言其轻”的手法,流露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几乎都是因强化而有些变形的。《尤利西斯》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很夸张、很极端的。如:布鲁姆,懦弱平庸、卑微琐细、安于现状、沉默忍受;斯蒂芬,性格内向、优柔寡断、愤世嫉俗、懊丧无奈;莫莉,精神空虚、沉溺肉欲。他们的表现,超乎常人,近于病态。另如,《喧嚣与骚动》中的班吉、昆丁、杰生,非痴即狂,也是夸张至极的。

变形,更突出的是改变原品类的质的变化,如人变物,物变人,此人变彼人,此物变彼物,等等。人,虽是万物之灵,但其体能与智力,毕竟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常常使意识流小说家借助于仿生与幻化的手段,为人物插上双翼。而当人物发生异化,或处于劣势极度艰难时,他们又会在其它种群中,寻找可以类比的事物。

1,人变物

最典型的例子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 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钱养活家人。一天早晨,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此后,他受到了一系列的冷遇、排斥。最后,他只好自己绝食而死。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是,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甲虫又有什么区别呢?正是这一变形,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2,物变人

即传统写法的拟物手法,可以增强自然物体的生气,也流露作者的感情。在《尤利西斯》中,海水都是有生命的:

 

在惊涛骇浪的海潮底下,他看到扭滚着的海藻正懒洋洋地伸直开来,勉强地摇摆着胳膊,裙裾撩得高又高, 在窃窃私语的水里摇曳并翻转着羞怯的银叶。它就这样日日夜夜地被举起来,浮在海潮上,接着又沉下去。天哪,她们疲倦了。低声跟她们搭话,她们便叹息。圣安布罗斯听见了叶子与波浪的叹息,就伫候着,等待时机成熟。它忍受着伤害,日夜痛苦呻吟。漫无目的地凑在一起;然后又徒然地散开,淌出去,又流回来。月亮朦朦胧胧地升起,裸妇在自己的宫殿里发出光辉,情侣和好色的男人她都看腻了,就拽起海潮的网。

 

3,此人变彼人

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总是缺乏色彩,神化了的人,必定生辉。《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在海滨漫步,走着,走着,他飘飘然起来:

 

斯蒂芬闭上两眼,倾听着自己的靴子踩在海藻和贝壳上的声音。你好歹从中穿行着。是啊,每一次都跨一大步。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穿过极小的一段空间。 五,六:持续地。正是这样。这就是可听事物无可避免的形态。睁开你的眼睛。别,唉!倘若我从濒临大海那峻峭的悬崖之颠栽下去,就会无可避免地在空间并列着往下栽!我在黑暗中呆得蛮惬意。那把木刀佩在腰间。用它点着地走:他们就是这么做的。我的两只脚穿着他的靴子,并列着与他的小腿相接。听上去蛮实,一定是巨匠造物主那把木槌的响声。莫非我正沿着沙丘走向永恒不成?喀嚓吱吱,吱吱,吱吱。大海的野生货币。迪希先生全都认得。

 

这时的斯蒂芬,已非凡人,他把自己仙化了;其实,他的肉体还在地面,只是思想已经升腾起来了。

4此物变彼物

平常的物,变成有特点的物,也能使表达增色许多。静止的物,叫它动起来;素淡的物,给它施以色彩。请看《尤利西斯》中的数学符号:

 

 这些符号戴着平方形、立方形的奇妙帽子在纸页上表演着字母的哑剧,来回跳着庄重的摩利斯舞。手牵手,互换位置,向舞伴就是这样,摩尔人幻想出来的一个个小鬼。阿威罗伊和摩西·迈蒙尼德也都离开了人世,这些在音容和举止上都诡秘莫测的人,用他们那嘲讽的镜子照着朦朦胧胧的世界之灵。黑暗在光中照耀,而光却不能理解它。


变形,具有象征性。变形后的形象,其含义将有所扩展、深化。究其原因,是在变形过程中,某些特点、侧面,已被强化。那么,变形与象征又有何区别呢?变形,是原事物变成它事物,两者相距很近;象征,则是独立地描写其它事物,在阅读中形成联系,两者由远及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