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辑录)世界短篇小说名家(三)——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2020-10-24 18:56:45)

 

(辑录)世界短篇小说名家(三)

——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亨利用他一生的精力完成了三百篇短篇小说以及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他的每部小说都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无论哪部作品都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腐朽的社会现象,并对这种社会想象加以诙谐的批判。他是一位能够以其明锐的眼光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素材,并通过其生动的描写方式及独树一帜的写作技巧给予其作品丰富的社会意义的美国文豪。他更开创了文学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结尾方式,后人以他名字来给这个结尾方式命名,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状况下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发生的看似的飞来横祸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在他的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他的这些作品却都是从他生活中提取的,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宛如母亲的怀胎一样,他所获得的果实是他所经历生活的结果。但是巨大的艺术效果从总的方面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整个作品的生命便是整个细节。现在,本文试从故事剧情和结构架构的角度对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做一番分析。

 

一、·亨利小说的素材以小见大

·亨利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当时有不少社会性质的重大事件,但这些大事件都没有入得这位短篇小说巨匠的眼,反而是当时社会上见怪不怪的小事却成为了他的写作素材。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从生活中的小事提炼素材,并通过他那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全局观念把看似手到擒来的平淡无奇的素材放到一个精巧的放大镜之中,从这些我们司空见惯又平淡无奇的小事中看到了当时完整的社会面貌,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状态。

·亨利的短篇小说往往能够使读者的内心被打动,并为之震撼,而在震撼之余又使读者反思其社会意义,有余音绕梁、意犹未尽之味。他的故事也只是从普通生活中提炼的小事,然后赋予生动的描写和曲折的剧情以及独树一帜的艺术结构,通过作品精彩的剧情和精心的结构架构产生出人意料的结局和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便是他的强大艺术魅力所在。

·亨利生活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的年代里,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总是过着贫苦的生活和面临使人提心吊胆的失业危机,因此很多穷人的人间悲剧也就不经意间形成了。欧·亨利善于从他们的故事中抓住其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其原因则是他曾经接触过大量的美国幽默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具有良好的戏剧效果,从而具有强大的的感染力,能够让人们看见其作品喜剧效果后深思其故事内容的悲剧情节。世界是偶然组成的,人只要研究偶然便可变得伟大,欧·亨利的作品中的很多偶然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所说的这句话。如《麦琪的礼物》中的年轻夫妇,在圣诞节时十分贫困潦倒,但为了彼此的爱情,双方都偷偷卖掉对方眼里视这件东西为宝物的,但在自己的眼中却认为与爱情无法比较的东西,从而换取到能够使对方眼里的宝物增值的礼物,进而导致双方的礼物皆无用武之地。在《爱的牺牲》中,乔夫妇在困窘的情况下,也各自做出自我牺牲,并撒谎蒙骗对方在为了对方的艺术。作者在描写这两件小事时充满了情节的戏剧性,并加以矛盾冲突的描写,在喜剧的内容中使得人物充满了感动的泪水。作者这样把喜剧性的效果和悲剧性的结尾结合在一起,能够给予读者大有回味的余地。

 

二、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结构独具一格

·亨利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常以灵活的开始、多变的情节和出入意料的结果的结构著称,而这正体现出其作品的戏剧性与他独树一帜的艺术结构,两者是紧密而不可分的。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苏比,一心想被警察抓进监狱从而躲避衣食无着、无家可归的冬天,进而六次违法乱纪。小说的故事情节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苏比的六次活动中两次是想进入饭馆吃顿霸王餐后被投入监狱,还有两次是想通过破坏公共秩序进入监狱,有一次是想调戏优雅的少妇,最后一次是公开偷窃,但不幸的是六次均都以失败告终。看似六次事件各不相关,杂乱无章,实则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有起有伏,都贯穿一个目的,虽是有意犯罪,但都未曾被抓捕。然而当他决心重新开始新生活,不再做坏事时,却被意外地抓捕。通过这个故事便不难看出,欧·亨利的作品的艺术架构具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再加以故事曲折的剧情,让读者对故事的产生和发展急欲探知下事如何的兴趣和愿望。

(一)突转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亨利往往采用出人意料的结尾方式来进行结尾,使故事由原先的小故事的情节突然转变成大作品,使读者在惊喜之余又不得不进行反思,评论家称之为·亨利式结尾。他的故事往往通过情节的曲折波动引起读者兴趣,然而当读者顺着情节的发展线路思索出不可预测的故事结尾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将故事剧情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尾,使读者惊愕,在惊愕之余,再细细回味却又不得不承认其合情合理。如,读了《警察与赞美诗》苏比的犯罪的喜剧情节一定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苏比在无处容身的冬天,只好想方设法犯罪,以便过冬。进而进行了六次的犯罪,但在六次犯罪计划失败后,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古朴的教堂前,听着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他的灵魂深处突然起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种强烈的﹑突起的冲动推动着他想与厄运抗争。正当苏比的内心重新充满希望和动力时,然而作者笔锋一转,苏比被警察送进了监狱。结果他不但被捕,而且被判三个月的监禁。试想一下,如果把苏比的灵魂突然起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种强烈的﹑突起的冲动推动着他与厄运抗争作为结尾,这篇作品还有什么社会意义?读者产生的内心深处的思考,正是因为作者的笔锋一转,故事一方面讽刺了美国司法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命运无情和造化捉弄人的悲观情绪,这样的情节架构使得故事内涵被读者深刻地意识到了。

(二)欧·亨利式结尾在作品中的体现

《麦琪的礼物》中,夫妻俩都认为赠与对方的是件具有价值的礼物但结果却不是如此。《最后一片叶子》中女画家,在她看到奇迹出现时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而与此同时老画家却已离开了人世。欧·亨利式结尾给人的感觉总是故事的结果是意料之外,而又却在情理之中,正因为这样的剧情特点使读者通过他的结尾便可知道故事是的内涵是批判,还是赞扬。

这种欧·亨利式结尾的作用在于:欧·亨利所笔下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生活穷困潦倒,精神意志受到挫折。但是他们在无路可走的困境下,并没有自甘堕落,而是选择坚强地生活下去,无论多么落魄和失意,他们都没有丧失人应有的本性,没有忘记真情的可贵。

三、从欧·亨利的作品中了解其艺术特色

(一)《最后一片叶子》的立意感人至深

《最后一片叶子》描写的是美国一个贫民窟里,住着一帮穷困潦倒的人们,其中有一位女画家琼西患了重病,命在旦夕,她望窗外飘落的叶子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在随着飘落的叶子一样正在逐渐消失,而当最后一片叶子飘落是她便会离开人间。但经过一夜风雨的吹打,那片仍在那里没有飘落,这使琼西重新点起了生命的希望,然而那片叶子是老画家贝尔先生,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描画出来的,而自己却因此患了肺炎去世了。在这篇《最后的一片叶子》中充分体现了欧亨利结尾的特点:结果往往是人无法预料的与人的期望值相反的,而细心回味又在能接受这个结果。

(二)《黄雀在后》的讽刺一针见血

《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则充分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资本家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骗子,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强盗。本文写的是在命运的撮合下一个骗子、一个强盗和一个金融家,为了生存他们短暂地结盟在一起,然而当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后他们便开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强盗把抢来的钱花在开办赌场上,骗子则把强盗的钱骗了过来,而当骗子想用这笔钱发大财时却中了金融家的诡计,所有的钱财都被金融家强制的骗了过去。通过对《黄雀在后》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文学的手法深刻地讽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下美国的金融家其实是最大的诈骗者与最无耻的强盗,甚至比其更甚。

另外,《麦琪的礼物》是从日常家庭生活中偶然发生的小事写起,从一对贫困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小事看出彼此之间矢志不渝的忠贞的爱情。另外,《没有完的故事》则使我们从对一个无所依靠的女子参加一次约会的描写,看出中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贫困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四、结语

·亨利的作品的素材多是源于他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从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取到素材。并凭借着其优秀的艺术天分和颇有独创特色的写作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了作品之中。这也是他的作品受人瞩目的原因之一。欧·亨利善于用其敏锐的眼光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常见的事中提炼素材,并通过对人物故事的描写明确揭示故事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他最擅长的是通过故事素材、剧情以小见大体现当时的社会特点,并且运用文字技巧来对他的作品加以装饰,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他的短篇小说的特点就是故事剧情发展较快,欧·亨利的惯有手法就是在故事看似结尾时却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但我们细心一想仿佛又在情理之中,这便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独到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