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天子》之顺治与董鄂妃

(2012-05-06 09:46:06)
标签:

杂谈

 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我最喜欢的版本是《少年天子》里的顺治与乌云珠。尽管董鄂妃(乌云珠)的戏份很少,但她跟顺治的对手戏我真是等着盼着看。

《少年天子》里,顺治和乌云珠的爱别有一种浪漫。你可以说他们自私,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就是命中注定的一对。除了死亡,没有人能拆开他们。

我承认我是个不切实际的人,爱幻想。抛开史实,我宁愿相信他们两情相悦,但是迫于无奈,尽管董鄂妃已经嫁为人妇,但是顺治还是宁要美人不要江山,最终两个人相守在一起,琴瑟和鸣。

我宁愿相信人出生就是为了遇到那个喜欢的人,就像《少年天子》的顺治,他一直在寻找、在等待那个跟他心灵契合的人,他曾经喜欢过花束子,也曾以为那个人可能就是佟腊月,但是直到乌云珠的真正出现,他就知道,哦,那个要找的人就是她,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想跟她多见几面,想跟她在一起,尽管她是自己弟弟的福晋,而且是自己乱点成的鸳鸯谱,但他再也不要失去她了,他知道他的出生就是为了等待乌云珠,如果再不抓住他,那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其他可以放弃,唯有她,他再也不想错过了。我喜欢他的痴,他的不顾一切。

同样,董鄂妃,她眼里始终都只有他,人家以为她心比天高,才会看上皇上。其实在她看到他第一眼的时候,她就知道,她等的就是他。

乌云珠母亲早逝,父亲忙于军务;而福临从小生活在四面楚歌的皇宫,没有自由,没有知音。

孤独的两个灵魂互相吸引。

千万人之中,他们执着地要找到彼此,然后排除万难地相爱。

我觉得大清朝最浪漫最悲情的爱情就是顺治与董鄂妃了。

 

《少年天子》主演:

顺治——邓超 乌云珠——霍思燕

霍思燕演的乌云珠,有一种沉静之中夺人心魄的美。她演出了董鄂妃的感觉,她可能不是最美,却是和顺治最心灵相通的董鄂妃。霍思燕演过所有的角色里,当属乌云珠这个角色最令人难忘。

第一次认识邓超,就是他演的顺治,觉得他演得很好。

对他和霍思燕这对先入为主,导致后来他演康熙,换了一个女演员配他,我看都不想看。

http://img.blog.163.com/photo/E13Dh5QhVALNEHB1Kjr6SQ==/4559894622712754608.jpg 

      很喜欢上图这张里霍思燕的神情。只想到两个字形容她——娴静

http://img.blog.163.com/photo/yArMeQNQb8VNKq17eCmeqg==/4559894622712754609.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8ATTbnzdpmVWKA6AUcuq_A==/4788733778778517953.jpg

       有种说不出的美  

http://img.blog.163.com/photo/aNWGiUr2RS6ztlAxIZ6WUA==/1980457936136372113.jpg 

博果尔和乌云珠——博果尔看着她,她看着顺治

http://img.blog.163.com/photo/5S8xhGWFUJY3TcNzx8d_6g==/2544815264442181827.jpg

未入宫前

http://img.blog.163.com/photo/Kvm9ArGr-3phYrjaO9rRbw==/2544815264442181828.jpg

去选秀女

http://img.blog.163.com/photo/bUjcprSn7civ0D0Sgz9wbg==/2544815264442181830.jpg

终于见到皇上

http://img.blog.163.com/photo/Ro-eGo2aYdY8mAZ3fwKw_A==/2544815264442181832.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_5Hq7rzp7_aerGu6zgve5w==/2544815264442181831.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7WcCPMvszNY1f9hStKOpQQ==/354095520703168856.jpg 

悲辛无尽——乌云珠写悲辛是因为她喜欢这两个字的骨架,福临写无尽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命运正是如此,乌云珠与福临的契合也正是他们俩感受的交汇,这种交汇让一直孤寂的福临感到温暖不已。他从此再也不能离开这个唯一能让他感到温暖的女人了。(白白兰)

 

 我自己做的两张签:

 

顺治与董鄂妃的mv:

 

2007年8月19日

在《少年天子》的贴吧看到几篇评论,我很喜欢,转过来:

《呼喊与细语——<少年天子>的冲突与制衡:四 佟腊月与乌云珠》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较量,有时候关键要看是否遇到敌手。

谁也无法否认佟腊月福慧双修。她母亲佟夫人的苦口婆心没有白费,这少女被调教得艳若桃李,甜如蜜糖,黠似狡兔,满洲贵族小姐应有的一切她都拔尖。其实她已算是女中之翘楚,她的人生本该一帆风顺,可命里注定叫她遇上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和克星。

谁都瞧得出乌云珠命运不济。她生母早亡,继母刻薄,慈父又愚钝不得志,于是她单薄地长大,寂寞地开放。然而就如她名字所暗示,漫天乌云并不能遮掩明珠的光彩,落在污泥般的俗世里,她照样是微笑着翩然经过,足不染尘,却留人满鼻余香。

凡事最怕比较,因为一比便有高下。偏偏每一回,佟腊月都和乌云珠狭路相逢。

裁缝店里,两位待选秀女初次相见。腊月换上新装,陶醉在老板娘的阿谀奉承之中,谁料乌云珠不经意一番评语就把她打落云端。两人站在一处,腊月的气势立时便堕,低头带了委屈,加了提防,而乌云珠却始终含笑有礼,不卑不亢。这第一个回合,两人已见云泥之别。

佟腊月和乌云珠都是美的。腊月之美在其俏,巧兮倩兮,美目盼兮,依着天性她该长成一个伶俐娇憨的女子。可惜这美经过了驯化,如同嫩芽植入盆栽,人工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便失之于矫揉造作。她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的美,每一出场,必是翘起嘴角露个浅笑,拿眼角去扫四下里注视她的目光,瞳仁中心却又紧紧扣回自身,提点着自个儿不可忘形,步子要撵得再小些,嗓音要掐得再细些。

乌云珠之美则在其洁,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承乾宫门前的梨花似就是她一缕芳魂。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美她并不自持,甚至不自知,她只是安静地走着,苍白的脸上射出别人不易察觉的深情与热情。习草书,读东坡,像男人一样作画,她内心必是澎湃的,却又早早学会了克制与忍让。她紧抿的嘴角含住了所有委屈。每每望见她,不由自主总想为她从心底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佟腊月和乌云珠之间并不曾爆发面面对峙的冲突,然而背后的波澜起伏,比之沙场点兵只怕更残酷。选秀女是一场大战,双方力量悬殊,简直难以相提并论。腊月身后站了千军万马,既有母亲四处奔走,又有舅舅简郡王济度上下运作,更有老谋深算的舅姥爷郑亲王在关键时刻推波助澜。而乌云珠有的只是对少年天子理想主义的满腔思慕,除此之外,她实在一无所有。所有人都巴巴地把腊月往宫门里推,所有人也都赶着把乌云珠往宫门外拽。佟腊月稳操胜券,乌云珠无路可退。黯然惋惜的岂止是岳乐,连收了贿赂的吴良辅都撩动恻隐之心,不忍把这样好的女子挡在第一道宫门之外。我看着,只觉得揪心。

这一场较量,佟氏封妃,董鄂氏落选,看似腊月胜出,其实她却输了。

她先就输在气势上。第一轮遴选,她和她再度见面,乌云珠坦荡荡点头致意,佟腊月却意乱心慌,如惊弓之鸟。事先早已打点好的吴良辅意料之中选上腊月,她飞快地瞥了对手一眼,含着得意也夹着挑衅,乌云珠只还她善意的微笑。佟腊月服饰都是亮色,极尽富贵,乌云珠的却似嫌太过素净。然而在她青瓷般的装束下,腊月虽裹一袭大红,仍显出小家子气,终落了下乘。

如果说女人的战场是男人,佟腊月和乌云珠对垒的胜负更如木炭与白雪般分明。

福临与博果尔兄弟,他们志趣迥异,心灵的天平竟出奇一致地倒向乌云珠。博果尔心虽粗莽,识人却准。他有句话说得好,“我不喜欢装模作样的女人,更不喜欢争强好胜的女人。”临窗遥遥一眼,他即看透腊月的伪饰,也看出乌云珠的可贵,这执拗孩子从此就十匹马也拉不回头。

福临与二女相待也有大分别。他草率地将乌云珠许给弟弟,待到惊醒,为时已晚。无奈退而求其次,一眼相中佟腊月。然而他对她,再多宠幸也是天对地、君对臣、帝王对姬妾。他看她的目光直截了当,充满了欲望和强势。一旦宠失,便连恩也跟着断绝,再相处竟似陌生人,眼中仿佛只剩下嫌恶。而他对乌云珠,却是一颗真心对另一颗真心的爱慕、怜惜与敬重。纵不相识,他爱她手墨几近膜拜,他怜其处境痛斥博果尔,他想见不敢见仿若青涩少年。待到金风玉露一相逢,后宫三千粉黛从此尽如粪土,他眼里就只容得下她一个女子。他在她面前卸下沉重的盔甲,袒露软弱的内心。他们抛却帝王与妃子的身份,像世间凡夫凡妇那样恩爱,也像平凡夫妻那样失去亲人痛不欲生。

他始终称她为佟妃,在他心中她并没有名字,只是一个嫔妃。他始终称她为乌云珠,穿越宫墙万重他呼唤她,温存地,激烈地,深情地,悲伤地,撕心裂肺地。

他穿过肉体爱佟腊月,在铜墙铁壁的牢笼里,毕竟她是这样一个温暖聪慧的可人儿,比科尔沁皇后顺从,又比花束子有才学。他掀开锦被俯视这小鸟般的新娘,迷惑地相信这是可以慰籍他心灵之人。然而他透过纸背爱乌云珠,甚至不需出场,只一幅豁达飞扬的“大江东去”,她已赢得他整个灵魂。整夜整夜地凝视,一遍一遍地临摹,他和她隔着人世最远的距离,用神交以交流。

他因为看穿腊月的灵魂,连带着厌恶她所生的儿子。他因为深爱乌云珠的灵魂,连带着深爱她所生的儿子。他看三阿哥玄烨,是严厉的生疏的漠然的。他看襁褓中的四阿哥,却饱含骨肉亲情,眉眼都要绽放出疼爱的光彩。连他自己都承认,独独偏爱这个孩子,看着他,就像是看着自己。

佟腊月比之乌云珠,最不为人知的悲哀在于,纵然福泽深厚,却泯灭了她一颗真心。她淹没在佟夫人和吴良辅的耳语教唆中,丧失了自己,沦为一个美丽的玩偶。那一丁点儿小马撒欢儿的活泼劲,也闷死在一潭死水里。她绝顶聪明,一点就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后宫女子。这女子心明眼亮,渐渐学会了不流露醋意,在皇上面前对乌云珠的评价可谓中规中矩。而当他让她也临一幅字时,她却不露痕迹地推脱了。她是太了解这个劲敌的强势,所以宁肯不比较,不对决。这种狡猾正是宫中生存之道,佟妃小小年纪,已成个中高手。然而,可悲的是她不曾大悲恸,亦不曾大喜悦,她从不曾真正活过。刘恒可比凌力狠,原著中佟妃尚对福临怀有热烈的爱情,一经改编,就只剩赤裸裸的躯壳。爱是虚伪的,笑是扭捏的,一切都经过彩排,无瑕而空洞,只有恐惧突如其来,无比真实。腊月最真的表情就是她睁大眼睛,簌簌发抖的瞬间。那才是她,一个不能掌握自己的弱小的女子。

这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因为乌云珠从未把佟腊月当作对手看待。乌云珠最大的敌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天赐的命运。这也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因为她注定落败。乌云珠有一颗滚烫的真心,然而她又太想做一个完人,两方撕扯拼杀,耗尽了她生命之火。命运玩弄了她一次,把她和福临最顺其自然的相遇一手掐断。但命运偏偏又还给她一次机会,让她亲身证实那理想中的人正是理想中的模样。她委曲求全,固守柏拉图式的爱情,尽心竭力想超越她所能承受之极限。可她的真心不答应,它已等待了太久,再也无法拒绝阳光雨露的滋润。博果尔之死不啻为一种成全,她艰难地咽下这幸福,强忍住良心无休止的鞭挞。她心灵那根弦绷得太紧,因为渴求和隐忍颤抖得太厉害。生命只细细一线,经不住这般折腾,终于就“嘭”地一声戛然折断。

乌云珠在最好的年华即凋零陨落,可我觉得,她还是要好过佟腊月,她爱过,也被爱,她用心,也有心回应。其实佟腊月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到无人察觉,无人怜悯。人们只说,她是有福之人。而乌云珠哪,乌云珠真正是一个理想。 

作者:野兔丁丁  2006-7-20 18:08 

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116029135

 

小说和电视剧都看过,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觉得拍得比原著还要好的电视剧。

福临篇:

他有很多女人。 他的第一位皇后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子,如果福临再晚几年和她相遇,以一个成熟男人的角度也许他能发觉她身上的与众不同的味道。但注定这是一个如果,那时他和她都是内心骄傲的孩子。科尔沁草原广阔无边的天地,周围人们的溺爱,让她生就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我行我素的性格。他们太不适合了,每次相遇都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她的性格太不适合这个压抑的皇城了。如果他不是皇帝,她不是皇后,我想他们也许不会走到这一步。记得她被废以后,他来侧宫探望她,那情景多像一对分手了的恋人。我想他们如果不做夫妻,放在现在很可能是好哥们。

福临和佟妃在一起时,福临是皇帝,佟腊月是皇帝的爱妃。有宠爱,有逢迎,有功利心,也有提防心。如沐春风中,一声“太子”仿佛吹进眼里的沙子。

花束子,总觉得她不是一个人,每个皇帝身边都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女人,她是他们的代表。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她问福临:“皇上,你对奴才那么好,是你真的喜欢我呢,还是您可怜奴才?”她的悲哀在于相信了前者,相信“你”是真的喜欢“我”。其实当福临声情并貌的朗读《江城子》而她在一旁不知所措时,就已经注定了她不可能走进他的内心。

作者:轩昂

转自:http://tieba.baidu.com/f?kz=175926590

  

剧中痴情的天子,温婉娴雅的董鄂妃,仿佛真是其人一般。对其中一场戏尤其记忆深刻,顺治皇帝问重病弥留之即的董鄂妃“冷吗?”,董鄂妃回答“冷”。顺治连忙给董鄂妃盖上一层被子,又问“还冷吗?”,董鄂妃又回答“冷”,顺治又盖上一层被子,问“还冷吗”,董鄂妃回答还是 “冷”,顺治只好把董鄂妃抱在怀里,可是董鄂妃仍是不断的说“冷”。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几乎崩溃,手足无措,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喊“我没办法了啊”。身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始终挽留不住心爱之人的生命。那种悲痛与绝望,让我忍不住跟着他一起流泪。 

作者:董鄂

转自:http://tieba.baidu.com/f?kz=98623699

 

土豆网里有人将福临和乌云珠部分剪辑成视频,很好。地址如下:

片头曲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2255

片尾曲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2259

第1段http://www.toodou.com/item_details.php?itemID=44215

第2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59104

第3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59660

第4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0657

第5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4092

第6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4109

第7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4129

第8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4154

第9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4166

第10段http://www.toodou.com/programs/view.php?itemID=1064202

 

http://img.blog.163.com/photo/-PuB0OT_nV4hagEg6yr4MQ==/2311191033771389315.jpg

霍思燕演的另一部,跟辛柏青演的《嘉庆皇帝》,她那里面的清装也不错大清历史上,有两名女子我最感兴趣。一位是清入关前太祖时期的叶赫那拉公主东哥,另一位,是与清宫四大疑案之一的顺治出家有莫大关连的董鄂妃。在历 史上来说,这两位的名气不及孝庄,也不及香妃、珍妃,但正因其资料甚少,才引起人无限遐想。孝庄文后的朝服像、便服像都有公诸于世,一个小眼睛,圆脸的中 老年妇人;而对香妃的想像被清东陵博物馆那条花白辫子击得碎不成片,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至于珍妃,本来被她和光绪的爱情狠狠感动了一把, 又被其悲惨结局心生怜惜,结果后来一看照片,只能感叹个人审美观不同且有时代差异,不胜哀乎。

前几日看到粉蝶小襄儿做的两位董鄂妃的截图对比,兴趣大起,霍思燕和舒畅这两版的董鄂妃我都喜欢,这里就对比历史上的董鄂妃来写一贴吧。

舒畅版本董鄂妃:《孝庄秘史》

霍思燕版董鄂妃:《少年天子》

这两版对董鄂妃和顺治帝的爱情,老实说,我觉得都还写得不够。《孝庄秘史》的主角是孝庄,里面主要刻画的是孝庄一生的情,清初的政治风云,只是爱情 的调剂品,但这情又重点是写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情、孝庄与顺治的母子情,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不过是做为孝庄与顺治的母子情的陪衬出现而已。而《少年天子》 则侧重对宫闱政治的描写,如果《孝庄秘史》得一“情”字,那《少年天子》则得一“史”字。相较之下,《少年天子》版更接近史实一些。

《孝庄》里的董鄂妃名叫宛如,《少年天子》版里叫乌云珠,两相比较,乌云珠一名满化些,宛如这两字汉化。历史上董鄂妃真实姓名为啥,俺不知道,查了很多书也没查到。

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很符合清朝前期满蒙人家的命名规则,并且这是个很美的名字,“乌云”这个词无疑是个蒙语词汇,我很明 确的知道这个词在蒙语里有“智慧、秀丽”的意思,而在后面加上一个“珠”大约是表示家里人对于这个女孩子很珍惜爱护的意思,也是受汉语词汇意义的影响

其实在满族入关以前,满文老档以及一些其他的历史材料里,女子的姓名基本上都是得以保存的,看过一些老档案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女儿几乎都是 有名有姓的,而他们妻子的姓名也都是有记载的。只是入关后可能因为受到汉族历代历史记录的影响和儒学的熏染,从顺治朝开始正史关于后妃的记录的都是只保留 姓氏和徽号,不复记载名字。

《清史稿》上除了皇后,诸王、贝勒妃及福晋大多都是仅记姓氏而无其名,董鄂妃大约在顺治九年十四岁时被 配予小她两岁的懿靖太贵妃独子博穆博果尔,成为福晋,历史上便记其姓氏董鄂氏。其姓为“董鄂”,而非汉族姓氏的“董”姓,董鄂又称“栋鄂”,为满洲世族。 史书上有记载的顺治帝16位女人(无生育而不列名者不记在内)中,为其生下皇二子福全的庶妃也叫栋鄂氏,与董鄂妃该是一大家子的,只是一般说起这位庶妃时 都用“栋鄂”二字,而死后追封孝献皇后的董鄂妃则统用“董鄂”,想来除了以示区分,也和董鄂妃从小对汉文化情有独钟有一定关系吧。不过也因为这一“董” 字,稗官野史常把明末四大名妓之一的董小宛移花接木到董鄂妃身上,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记得就叫《董小宛》,便是采取的这种说法,当时全盘接收,长 大查书之后才知道被骗,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人居然能扯到一起,这一传说与当时改朝换代、汉人不满满清统治、自欺欺人有些关系,你满族皇帝侵占了我大 明华夏江山,那又怎地?你满洲皇帝还不是栽在我汉族一妓女手上?如此自欺,和乾隆为汉人一事同宗了。

《孝庄》里写董鄂妃与顺治自小相识,宛如小时在宫中住过段时日,颇得孝庄欢心,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前段故事隐隐有些孔四贞的影子。历史上,顺治在 遇到董鄂妃之前,曾与一女子有过段感情,就是孔四贞。孔四贞为大清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其父孔有德本为大明将领,后金天命年间投效努尔哈赤,封为定南王,驻 守桂林,顺治九年李定国进军广西,孔有德“遁逃无路,闭户自焚”,自焚前手刃其家室,只有一女被家将救出来到北京。孝庄后以孔家全家为国捐躯,特将孔氏孤 女孔四贞招进慈宁宫,封为“和硕格格”,赐以公主身份和名号,这个格格便在宫中与福临一起长大,电视里宛如在宫里那段戏,俺隐隐觉得有那么点影像重合。历史上福临曾想纳孔为妃,被孝庄“满汉不通婚”阻止,后来顺治帝的真命天子出现,孝庄皇太后废除汉女不得入宫的祖制,想冀希望借孔四贞让顺治帝忘情董鄂妃, 也不可得了。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爱情,要说忠于史书的话,那肯定是《少年天子》。《孝庄》里虽然保留了博穆博果尔这个人,却在时间事件上做了改动,博穆博果尔与宛 如的关系仅仅是有过婚约,宛如以完璧之身归于顺治,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如《少年天子》所演,董鄂氏先是嫁与博穆博果尔为福晋,两人做了4年夫妻后才发生 弟死兄占其妻之事:

顺治9年(1652 年),董鄂氏嫁与博穆博果尔为福晋。时年董鄂氏14岁,顺治16岁,博穆博果尔12岁。

两部电视里都是董鄂氏婚前便已认识顺治,他俩到底何时初遇,俺不太清楚,不过俺比较倾向于两人是在董鄂氏嫁与博穆博果尔后才认识,原因便在于清初从入关以前便已实行的命妇更番入侍后妃之制。董鄂氏婚前,俺找不到他俩认识的时机与理由,而在董鄂氏成为博穆博果尔的福晋以后,身为皇帝弟媳的她,按例该轮 番按时进宫入侍,而以她的身份地位(博穆博果尔为太宗幼子,其母懿靖太贵妃娜木钟在“崇德五宫”中位列第三,居麟趾宫,位号西宫贵妃;而当时的孝庄后仅列 “崇德五宫”之末,居永福宫,位号次西宫庄妃),入侍对象该为皇后或皇太后。顺治与第一位皇后“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在皇后宫中遇到董鄂氏的机会不多, 但皇太后那边却是要每天晨昏定省的,两人在慈宁宫认识的机遇比较大些。电视里写早就相识,是为影视剧浪漫需要?《孝庄》里面二人自小认识,可算是青梅竹 马,两小无猜。《少年天子》里顺治先应博穆博果尔请求将乌云珠许配与她,后在看到乌云珠所画水牛图后才后悔莫及,自己亲手把所爱之人、知音之人送给了自己的弟弟,直到顺治在他与第二位皇后的大婚之上第一次正式见到乌云珠,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顺治十年(1653)八月,顺治废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

这位废后,便是《孝庄秘史》里一直与董鄂氏过不去,设计谋害死小皇子的那位皇后。其实她早在董鄂氏进宫之时便已被废3年有余,何来那等威风,那等颐指气使。

董鄂氏与顺治的爱情始于几时,没有明确记载,但推测起来,该当在顺治立第二位皇后前便已开始。

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在孝庄皇太后的坚持下,册立自己的侄孙女—皇帝的外甥女为皇后。就在废 旧后立新后的中间时期:顺治十一年四月,皇太后懿旨福晋、命妇停止入宫侍候。谕礼部:历代以来,五命妇更番入侍后妃之例,所以严上下之礼,杜绝嫌疑也。今 蒙天眷,奄有洪基,内外伦常,首当隆重。朕曾奏请圣母皇太后将随侍皇后及王、贝勒等福晋命妇酌行停止。奉皇太后懿旨:“此言甚是!随我命妇,我自裁定,其 皇后及王、贝勒福晋俱着停止。”……朕钦遵懿旨,特谕尔部明白传谕施行。(摘自《清实录》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日)

这一从关外就存在的制度的废除,显然是针对董鄂氏而来。这第二位皇后,倒是秉性纯朴,沉静守分,可惜顺治帝觉得她木讷不解风情,“顾又乏长才”,《孝庄》里连面也没露一个,只在宛如病时听她与皇帝谈话,才知皇帝又立了新后。这位皇后在历史上倒得善终,康熙三十多年(或四十多年,记不清了,汗)去 世,活得还挺长的。

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博穆博果尔受封襄亲王,随同八旗宿将南行观战。时年董鄂氏17岁,顺治19岁。博穆博果尔15岁。

清初封王极其严格,和康熙、雍正、乾隆以后兄弟动辄封王的情况大为不同。皇太极十一个儿子,除三名早夭、九子福临继位成为顺治帝外,长子豪格、老五 硕塞封为亲王,其余几个兄弟终其一生有的受封辅国公,有的只被封为镇国将军。十子、十一子年纪幼小,老十韬塞挨到侄子康熙即位才获封辅国公,而最小的十一 弟博穆博果尔却在顺治十二年受封和硕王爵,成为继顺治元年封为裕亲王的五哥塞硕后,唯一封王的兄弟。博穆博果尔年仅15,既无尺寸之功,又无特殊表现,却 获如此封赏,真真引人联想。

《孝庄》里的博穆博果尔就一少年富家子,在他身上看不出多少父祖遗风。《少年天子》里的博穆博果尔倒与史上好勇斗狠,一心想要领兵打仗的记载有些契 合。两部电视里博穆博果尔都是自杀,《孝庄》里时跳崖,《少年天子》里是在野外自尽,总之都是死在外面,史书上,这位襄亲王是在家里上吊自杀。

顺治十三年六月初一(1656.7.23),皇太后谕内大臣为皇帝选立嫔妃,礼部遵旨具册立东西两宫皇妃仪注。

六月二十六(8.16)皇帝奉皇太后慈谕,立孔四贞为仅次于皇后的东宫皇妃。八过此事未能实行,最后只有借口孔四贞自幼已许配定南王部下之子孙延龄而作罢。

七月初三(8.22),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薨,年十六。

博穆博果尔的死,与他在事业上的挫折有关,而“帏簿不修”——襄亲王王妃董鄂氏红杏出墙的谣言,更是一重要原因。德国籍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真实记录 了博穆博果尔在知道事情真相后入宫闹场的情节,原文是这样写的: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 竟被对于他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其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孝庄》及《少年天子》都对这一幕做了真实的演绎。

七月初九日(8.28),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册妃。皇帝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再择吉日册妃。K!人家老公刚死就迫不及待要夺人之妻,礼部这也太急了吧,没人性哇~

八月二十五日(10.12),皇帝“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同一天,“遣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祭和硕襄亲王。”

九月二十五日(11.11)派内大臣索尼致祭和硕襄亲王。

九月二十八日(11.14)皇帝“又奉圣母皇太后谕:‘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距立贤妃之时不过1月零三天,马上升为皇贵妃,火箭的速度,乖乖!

十二月初五日(1657.1.18),正式册立董鄂氏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赐以册宝、册文。一切仪典都与册立前后两位皇后相同,并违例“颁诏天下”。

可惜,两部电视里都对这段轻描淡写的过去了。董鄂氏的进宫也是同样的轻描淡写。《少年天子》里以一段画面剪辑表示两人终圆鸳梦,《孝庄》里则以宛如傍晚入宫,顺治帝一段奔跑,宛如一个回眸,两人一个拥抱就把俺们给打发了。寡人高高在上,一切才刚开始

http://bbs.jooyoo.net/attachment/Mon_1002/28_211369_91b43d7d857b092.jpg 
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在位18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母亲、皇叔、爱妃、僧人,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他们带给顺治悲剧的一生。 
2、电视剧中的少年天子 
在《少年天子顺治篇》中的顺治胸怀大志,他想迅速统一,促进“满汉一家”,可南明永历抗清政权却跟他血战不止,保守派亲贵也一直阻扰抵制着各种改革。作为一个九五之尊,想干的事情却总是干不成,不想干的事情却总有人逼他干。政治上的失意,宫廷和政权的矛盾使顺治帝急于找一个出口。于是在遇到了一个可以“神交”的乌云珠时,他迅速遁入爱河里,什么身份、地位统统不重要,不管她是不是已经成了他弟媳,他都只要只属于他和乌云珠之间的爱情,却因此踉制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最后才在董鄂妃死后遁入空门,成了逃避现实的出家僧侣。 
如果顺治不是皇帝的话,他会是个令人感叹的痴情才子,可他不是,从他登上帝位后,他就没有了自由的权利,有的只是对皇宫、对天下的责任,在他不顾乌云珠是他弟媳却还一直追求她的时候,就已经打开了悲剧的序幕,一切从错过的神交开始就都已经注定了结局…… 
爱情在不舍回首时就已经踏上了悲剧
http://bbs.jooyoo.net/attachment/Mon_1002/28_211369_c3cb62f387dd989.jpg
 
乌云珠走了,福临也就不存在了
http://bbs.jooyoo.net/attachment/Mon_1002/28_211369_3ad6babdeb2e149.jpg

他和她,结缘于墨迹深镌的字画,一个笔锋遒劲有力,一个清新疏雅,不曾谋面,却因这字画结缘,前世今生的纠葛。

那时他未成名她未嫁,一切才刚刚开始,却已经失之交臂。

不能见不敢见,一见就会失态,酿下不解之缘。于是她满含期待,只想再靠近一步,瞻仰他俊逸威严的容颜,聆听他亲切可人的声音,只是站在身前细细观摩,也就足以。而他,由于惶惑不安,太在意太渴求,狠心拒之于千里之外。她就在门外,他不顾一国之君的威严踮着脚,觑着眼透过纸窗,看见她吹弹可破的脸曝晒在烈日之下,依旧冰清玉洁,气定神闲,更加不敢向她靠近。

迎着紫禁城冰天雪地的光奔跑起来,追着那一袭素衣的身影,目送她于失落中离去,尾随的夫君身后的她,亦步亦趋。

已为人妻。

废掉奢妒的皇后,又娶了科尔沁草原的另一女子,娇憨率直,在勾心斗角的后宫之中,她显得拙笨可笑。

新婚当晚,她捧着合岋宴站在他面前,小心谨慎,难掩惊喜雀跃,他愁容之上那一对无神的眼睛向上一看,惊诧又羞愧难当,浑身不自在,并喝令撤走合岋宴。她脸上的欢喜之情顿时烟消云散,惊愕与忧烦爬上眉梢,她直视他的双眼,满是疑惑——“你何以如此厌烦我?”

他如何会厌烦呢?要真的是厌烦也只该是厌烦自己,厌烦这些无中生有的错过,他怎么能够在她面前与他人新婚燕尔,于是才手忙脚乱,烦躁得无以复加,面露愠色。

第一次直面彼此,不说话,心已伤。

他宣她进宫,同在御书房舞文弄墨。她挼了挼已经齐整的发髻,理了又理晶莹如雪的白色披肩,唯恐一丁点儿不周到。没见面之前,已经欢喜过、神伤过,千回百转后才得以面谈,如何不慌神。而他贵为一朝天子,头顶天脚立地,此时也六神无主起来,用铜镜发现还有惹人发恼的黑眼圈,皮肤也不够白皙,文案又凌乱,突然一切变得不如意,就应该以最好的面目见她。

她端庄地坐在他面前,笑意盈盈。再是掩饰着,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呼雀跃,古时的女子内敛、含蓄,再深的感情也不露声色,何况这情怀是寄托在当今天子身上,只是那笑,浸润了整个房间。

而那个在朝堂之上意气风发、沉稳睿智的皇上,却倏忽躲了起来。面前的他是一个初遇心仪女子的小男孩,慌张、忙乱,手足无措,眼神闪躲,词不达意,哈,竟多么可爱!他问她答,他问得凌乱无序,她却答得简短精妙。她说——我想象中……我想象中……这么多想象,关于他,早已满满的装进了脑袋,见面之前,她就想象着他的一切,仅以此来滋养漫溢心间的思念。

只有这个时候的他和她,才最本真,那些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欢声笑语呵,在整个御书房游来荡去,他们沐浴其间,享受这片刻的欢娱。只是这时间从不曾为任何人而停留,即使你是天子。

她说,时候不早了,到了离宫之时,也是离去之时。

他如何舍得就此放她走。

离开,意味着从此相隔重重叠叠,相见已是遥遥无期,良人都哀伤开来,这离愁别恨撕裂成碎片,一片片滴落在心间,掷地有声。出了这道门,她是贝勒福晋,是他的弟媳。

忍着这剧痛,还是放开让她走,虽手握重,连天下都是他的,却留不住这个品貌都绝世无双的女子,无法靠近。

回府后,她一遍又一遍写“悲辛”二字,她说只是喜欢这两个字的骨架,轻描淡写。又说,透过这两个字,就能看见远方有一个人,站在那里,等……他的不理智,他的强势闯入,在悲辛二字后加了无尽——悲辛无尽。他们煎熬着,思念的毒药慢慢浸散开来。

博果尔自杀了,他跪在冰川之上,用利刃刺穿了自己的肚腹,鲜血汩汩染红了一大篇冰块。

从此他们背上了赎罪的十字架。这个人的离去,成为他们心中的朱砂痣,随时都会隐隐作痛。尽管身后有的唇枪舌剑,他们为了能厮守在一起,通通承担下来,有你的地方,便是防空洞。

到底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只是报应来得太迅疾。

那一场瘟疫席卷而来,夺走了他们的爱情结晶,良人在祖先的祠堂里面深深忏悔着又相互扶持着,以为能够实现隐逸山水间的山盟海誓,却因一场大火烧得土崩瓦解,他的心,撕碎了再拼凑不起来。

她在大火中涤清了无奈的罪孽,得到了永生,而他也随着她的永生而永生,想要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做槛外之人,却因着这光环剧照的头衔而不能够,终是潦倒死去,追随者她。

开始时备受可望而不可即的煎熬,最后是英年早逝地潦倒收场,为这一份举世无双,为短暂的举案齐眉,为屈指可数的琴瑟和谐的日子,倒有那魄力披荆斩棘,遂了愿。

如若是生在平常人家,也能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从心动到古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金粉世家
后一篇:代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