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醉迷桃花园
醉迷桃花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7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说课稿、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011-11-15 19:52:20)
标签:

教育

分类: 初中语文教学

 

 《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狼》,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说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能力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本文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作斗争。

2)说教学重难点

1、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换位、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对文言文艰涩难懂有些畏惧,但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拔,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共一个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照以下6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从前,有一个人,他在教书之余,在路边摆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但他有一个特殊的条件:他要喝他茶水的人就为他讲一个故事。这个人就用这种方式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把故事加以想象,再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不朽的文化遗产,他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狼》。

环节二:走进课本,了解作者

检查学生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知识点的预习情况。

环节三: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通过多种的诵读方式,在读中梳理文中的疑难字句,掌握故事情节。

环节四: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四个问题,突破重难点:

问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们认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为下一问题分析屠户心理做铺垫。

问题2:文章中如何来刻画屠户这一形象的?(从人物描写方法上,并以课文例句来分析)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们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屠户由俱狼、御狼到杀狼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过程和善于斗争的精神。

问题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在问题12理解的基础上的升华,通过合作、讨论揭示文章主题:狼虽贪婪凶狠、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的面前,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同时学习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问题4:“只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在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会保护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环节五:探究合作,互动质疑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展示探究结果。

环节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掌握课文的主要脉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突出文章的两种描写方法。

蒲松龄

贪婪凶恶                       心理描写

           屠户

    狡诈阴险                         动作描写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 欣赏歌曲:《说聊斋》。。  

2多媒体播放狼的图片.请你说出与“狼”字有关的成语  

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等等。  

3.说说这些成语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  

狡猾、贪婪、凶暴  

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词语手册》)。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做上标记,然后在课堂提出。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

3 教师范读课文或视频范读。(注意紧张感和生动)

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二)译一译

  四人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对于有分歧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课堂提出并解决

(三)问一问(落实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野有麦场(瞻前顾后)

场主积其中(杯水车薪)

眈眈相向(虎视眈眈

(目不暇接)

屠自断其(悬梁刺股)

两狼之并驱如(一见如故)

目似(死不瞑目)

乃悟前狼假(梦寐以求

有剩骨

一狼其中

复投之

狼不敢

奔倚其下

欲行

 一狼径

 其一犬坐

(四)说一说。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分析狼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狼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的两狼”来回答。

 

    贪婪、凶狠:缀行甚远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这么贪婪的两狼,它们想吃的不仅是骨头,还想吃什么?

 

    (屠户。)

 

    这么狡诈的两狼,结果有没有吃到屠户呢?

 

    (没有。)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屠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析屠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屠户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的屠户”来回答

 

胆怯:怎么办?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之。

 

    结果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个时候屠户心理怎样?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机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具体分析,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勇敢、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年刀毙之。

 

    细心:转视积薪后……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假如狼得到骨头后就停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开始屠户以为狼只是想吃东西,就给他骨头,当他意识到狼不仅想吃骨头时,还想吃人时,才奋起反抗,表现出他的机智与勇敢。换句话说,屠户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是被狼给“逼”出来的。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评一评

1作者对狼特点的评价是什么?

 黠     结果呢?   顷刻两毙。 所以作者才会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言下之意是什么?  禽兽的欺骗手段并没有多少。

作者对狼的评价怎么样,是高还是低?   低。

2狼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作者为什么给它们这么低的就的评价?

出示文字: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 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课文最后一段话,思考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并以 “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狼:欺压百姓的官吏。

屠户:与其斗争的百姓。

拓展(一大组一个)

1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2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荐书目,蒲的另一篇文章。 

4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课堂练习:

<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2、缀行甚远3、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4、恐前后受其敌5、顾野有麦场6、弛担持刀7、一狼径去。

<二>、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

1、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目似瞑,意暇甚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附:板书 

    狼    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  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传统的字句串讲这种单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也就是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但是也带来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搞等反面影响,如何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多变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乐学,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设计了认读、译读、品读、评读这几个环节。整堂课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怎样读和为什么要读。这是本堂课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