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派版画

(2012-11-05 09:20:24)
标签:

徽州

徽派版画

艺术

版画

文化

分类: 原创

    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徽州版画最盛,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派版画鼎盛时期。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

http://s8/mw690/90475e45xcdb588e4d487&690

十竹斋画谱中作品

徽派版画 - 代表人物

    徽州(明代为徽州府,即今安徽歙县)为明清出版中心之一。一般将徽州地区本地刻印的或徽州人在外地刊行刻印的木版画统称为徽州版画。徽州版画盛于明代中叶,其中以歙县黄氏刻工为著名,另有鲍氏、汪氏、汤氏等刻工,后来由于名士文人的介入发展为名家作图、名工雕梓,产生了许多传世杰作。如黄德时、黄德懋刻的《方氏墨谱》;黄应泰、黄应道刻的《程氏墨苑》;黄肇初刻的《水浒叶子》、汤氏刻的《楚辞》、刘氏、汤氏刻的《太平山水图画》,陈氏刻的《西厢记》;黄应祖刻的《环翠堂园景图》;汪氏刻的《海内奇观》、《唐诗画谱》等。   

    “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其艺术风格细密纤巧、典雅静穆,富有文人书卷气。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汪耕、黄应澄、雪庄等。丁云鹏与其学生同匠人黄守言、黄德时等合作完成的《方氏墨谱》、《齐云山志》、《考古图录》、《唐诗画谱》,其中皆有徽派版画的精品。

 

http://s7/mw690/90475e45xcdb588d3d526&690

方氏墨谱(卷一)

徽派版画 - 时代特征

    徽州刻工充分运用传统的砖、木、石、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技艺,精益求精地钻研刻印技术,把中国水印版画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使书籍插图逐步发展为中国版画艺术中的主要品种。明天启七年,徽派版画家胡曰从与刻工、印工合作,采用餖版套色印刷了《十竹斋画谱》,把竹梅兰石等画印出了色彩和浓淡干湿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崇祯十七年,采用餖版加拱花的技术,把白云、流水等画的线条凸现出来,使彩色画面增加了立体感。由于文人画家参于版画创作,国画理论、技法及表现形式被运用于版画,版画开始出现同国画合流的倾向,这是徽派版画给中国传统版画艺术带来的革新,也是徽派版画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徽派版画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餖版与拱花印刷术,对国内外版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徽派版画 - 历史

    明代版画声势最为雄壮的一派,十五世纪中叶兴起于徽州府,十七世纪末发展到高峰,在海内独步一时,产量之多、种类之富、艺术性之高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是受徽派刻书业的直接影响而迅速崛起的派别,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汪耕、黄应澄、雪庄等;以技艺冠一时的雕刻名工则更多,光虬川黄氏一家便有黄应组、黄一彬、黄晟、黄应泰等近百人。“徽派版画”一扫过去粗壮健雄之风,适应明中期以后的社会风尚,以工整、秀丽,缜密而妩媚的情调见长,所刊年画、画报、画谱、笺谱之类,以及戏曲、小说插图,在技巧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构图之完美。形象之准确,线条之纤丽确为同时代其它流派所不及。“徽派版画”的经典作品极多,象黄应泰1573年雕版的《帝鉴图说》,1595年丁云鹏绘图、黄辚等雕版的《程氏墨苑》,1604年黄应宠雕版、蔡冲寰画的《图绘宗彝》都是名闻遐迩的版画名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木刻版画已在传统单色印制外,采用了极精彩的套色手法,即在木版上涂各种颜色叠次印出彩色图版,象寓居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刻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徽派版画”一直到近代西洋版画传入中国之后才趋向衰落,但在复制西洋版画作品方面也起了先导作用,大大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今人周芜编撰有《徽派版画史论集》一书。

徽派版画 - 发展

    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独傲艺林。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明末,流寓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肇端于墨模镌刻,明万历年起,墨模中墨面图案的镌刻技术,逐步移植到版画镌刻上来,遂形成徽派版画,至清初,发展到高峰,在海内外独步一时,产量之多,种类之富,技艺之高皆达到空前的地步。徽排版画的艺术特色,是依靠白描手法来造型,线条细如毛发,柔如绢丝,一扫过去粗壮健雄之风,适应明中期以后的社会风尚,以工整、秀丽、缜密而妩媚的情调见长,抒情气息浓厚。技法上舍弃大面积的黑白对比,以线条的粗细、曲直、起落、翻简、疏密、来表现事物的远近、体积、空间和质量的关系。徽排版画的经典之作很多,如黄应泰明万历元年(1573年)雕版的《帝鉴图说》等等。到19世纪中叶后,随着近代西洋版画传入中国和近代印刷术的兴起,徽派版画才渐趋于消沉。

    徽派刻书: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徽州刻本的历史自南宋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其时歙县“刻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徽州自朱熹之后,文书渐开,学风很盛,读书藏书之家日渐增多。尤其在明中期以后,徽商崛起,刻印书籍成为社会百业中一个获利丰厚的时髦行业,在财力雄厚、经营有术的徽商开发下,徽州刻书业更为迅速发展起来,使徽州成了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徽州刻本可上与宋板比美,下与苏杭争价,很快跻身于全国刻书业的前列。

徽派印章: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产生了金石艺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印章称“玺”,臣民印章称“印”。徽派篆刻,始于休宁人何震,尤以晚清黟县黄士陵崛起,创“黟山派”。

徽派版画 - 艺术特色

http://s9/mw690/90475e45xcdb588ae08a8&690

徽派版画作品
    一、秀丽、妩媚的情调,工整、精致的画风。“线条粗壮,构图简略”是明万历以前所有版画的基本风格,如果说北方版画同南方版画有什么区别,那也只是说“粗壮”与“简略”的程度稍有不同而已。徽派版画一扫粗壮雄健之风,形成工整、精致的画风。构图上格调新颖,式样翻新,丰富多彩。线条上,纤细如丝,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脱,版面清雅简洁,刀法细致人微,具有文人儒雅之气。所刊年画、画报、画谱、笺谱以及戏曲、小说插图,在技巧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构图之完美,形象之准确,线条之纤丽,为同时代其他流派所不及。

    二、远离喧嚣的尘市,追求恬静和安乐的意境。版画的绘刻、印分别由画家、刻工、印工独立操作完成,其中靠出版商在中间加以协调。作为具有很高文化层次的徽州出版商,他们不仅仅是协调人,还直接参与创作。自然他们的思想与价值观也会渗透到版画艺术风格中去,尤其是那些反映当时市民生活和市民思想情感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读物,因为商人本身就属于市民阶层。商人在激烈的商战和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们感到疲倦和劳累,想要脱离喧嚣的尘市,追求恬静和安乐。徽派版画中体现出来的雅致细巧、恬静安乐,正是这种意境。

三、国画理论及技法、表现形式在版画上的运用。由于文人画家参于版画创作,国画理论及技法、表现形式被运用于版画,版画开始出现同国画合流的倾向,这是徽派版画给中国传统版画艺术带来的革新,也是徽派版画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国画笔法讲究钩、勒、皴、擦、点,其中又以皴法最为讲究,有披麻皴、大斧劈、牛毛皴等十余种之多。所谓笔法实际上就是线条,万历以前的版画之所以显得粗壮而无生气,缺少的就是国画线条那多种多样皴法。赋彩印刷也是国画设色带来的启示。诗文、书法、印章和图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画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而徽派版画很多作品也是诗、书、印、画结合在一起的。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开始刊刻的《程氏墨苑》诗、书、印还在图外。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黄端甫雕刻的《青楼韵语》很多插图,诗文已溶入画中。到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黄松如、黄正如刻,吴逸绘图的《古歙山川图》,纯粹是以国画的构图来绘作版画,诗文、书法、印章均已成为整幅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