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收藏的寿山老坑艾叶绿和清代田黄弥勒佛[寿山艾绿石简说】

(2012-03-13 17:22:08)
标签:

杂谈


我收藏名人印章近百枚,惟康熙22年云南董澄刻的老坑艾叶绿章最令人心动。现将【后观石录】中有关艾绿石的相关章节摘录于此-------【艾叶绿二:平直横径各寸,而卧螭钮----杨玉璇制钮。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佳处稍白,则艾背矣。骆幼重日,聚观之,但见两螭环首掉足,蜿蜒绿波中。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缾,又如西洋玻璃瓶】我的艾绿章正是如此。玻璃地,深绿色。艾绿老坑康熙36年封洞。此章刻于康熙22年【甲子年】,恰在此前。

【我的艾绿石简说】

 【我的艾绿石简说】------在后观石录中明确指出:艾绿石绿色通明,像西洋红毛玻璃一样;这说明此石必是玻璃地的通明透体。在寿山只有坑头水洞里的水晶冻具有这种品质。也只有这种冻石离山石远而离宝石近。而山坑、田坑与水坑在外观上的区别十分明显。可谓一眼可辨。古代文人喜深沉古雅之色,艾绿之色嫩而不艳,俏而不媚。此色正是文人心仪之色。深邃悠远的内涵,使人浮想联翩-----而山坑之绿多浮艳,不为文人所取。田坑虽好,然雅趣不足。与清代尊黄不同,明代文人以青绿为时尚。而且水坑自古以缺绿少兰无红而著称。有道是物以稀为贵。大自然造物总是把最好的最珍贵的最少的藏在最难发现的地方。这就是艾绿石的前世和今生。

  后观石录又进一步指出:艾绿石内两螭环首掉足,蜿蜒于绿波中。笔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艾绿石中的【石花】。笔者所藏正是如此。与山石、田石里的石纹不同,艾绿石含的石花与母石的石质是一样的。只是颜色略深或略浅。深者似绿螭,浅者似艾背。而非浑然一色。【纯粹一色而无深浅变化绝非老坑艾绿】山坑石多含砂带绺。田坑虽好,然田石欠明丽少内涵,更无通明可言。惟艾绿石具深邃悠远的意境,恰似一幅微型山水画。一石在手,赏心悦目,如此美石岂能不令文人心悦神动!目前所见之物多是灰绿干涩的山坑石。毫无【通明】可言。与古人所言相去甚远。有些大拍之物也是如此。方宗珪先生说【古人所云“艾绿”或已绝迹,近世藏家皆将月尾石中色如老艾之叶者称为艾叶绿】由此可知笔者所言不虚也。

由于此物珍稀。几乎见不到真品。于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人们各取所需,使艾绿石的概念更加混乱。在这个历史悬念中,其实谁说了也不算。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古人的记载。谁的东西与古人的记载相符,谁的东西就是真品。除此别无它途!臆测和猜想毕竟难成事实。【浅色为艾背,金点为艾花】【与观石录描述相同】

【 此艾绿冻绝无仅有,乃我的至珍至爱也】【此物形制古朴,印钮粗略简洁,有粗大明的遗风】

       

   



      【我的宝贝之一】        

***************************************************************************************************


***************************************************************************************************


                     

http://s7/middle/903fc76bh79ab85179c6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