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如何组织课堂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2011-11-22 20:08:36)
标签:

杂谈

内容摘要: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因而,课堂语言的实效性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苦思冥想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正文:
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把问题讨论聚焦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上,这是大家的心声,这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研究“实效性”的意义在于通过触及课堂教学更深层面的实质问题,唤起广大教师研究探索的热情,使教师在“实效性”的大讨论中更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对课堂教学实效本质的再认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是一个切入点。
一、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现在一些老师为新课改在课堂上出现了“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表明,“非此即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终究要吃苦头的。我们要从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此,对于新课标,我们必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于旧课标,也不抛弃,而是要扬弃。经过观察发现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1、为造气氛,故意作秀
有些教师根据新课标提倡的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这项要求,从上课伊始就用亲切、自然、柔和的语调,不管学生的状况如何,一味地“甜言蜜语”,语言做作,情绪异常饱满。时间一长,使学生疲劳、厌恶。从教学意识上看,这些教师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种过分地创设氛围而忽视学生的做法是不得当的。
2、词不达意,含糊不清
我们知道,备课与上课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就应该考虑怎样用简洁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我们的意思。所以备课是关键,尽量让我们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预设与生成总是很难衔接得那么完美,课堂上总是有很多的突然和意外,如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课前又没有准备等,有些老师就选择用模糊的语言搪塞过关,长如此,学生对老师自然失去信任,变得默默无语。
3、平铺直叙,平淡无奇
讲课时语调平淡,表情严肃,从例题到练习,再到课堂小结,整个过程如同背书非常流畅,如流水一般源源道来。虽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但这不过是一种形式,课堂完全按照教师预定的程序进行。这种语言的课堂难免会有学生睡觉,课堂效果自然不好。
4、语言臃肿,拖泥带水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讲话不分主次,让学生抓不住重点;二是语言罗嗦,怕学生听不明白,经常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有些教师虽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对合作学习持不放心态度,对合作结果反复问,然后又反复解释,如此拖泥带水,颠来倒去,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效性
课堂要讲究实效可以体现在很多地方,课堂语言应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环节。我们要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我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的明白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喜欢讲一些作秀语言、模糊的语言,甚至非专业的语言等都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了。
2、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使认知结构再发现的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启发作用,那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参与度为由,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是一种形式。我们的课堂提问语言要把握好“度”,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例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复读机542元、单车387元。”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还有其他的估法。””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怎么列算式?””542+387=929是这样吗?””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约等号。””它很漂亮,你们想一想,它象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谁来试一试?””相信有不少同学能把图案画得更美丽。””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3、民主性
教学民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创设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它要求教师自觉营造课堂的民主气氛,还要引发学生联想、逆向思维等,让学生自己提出讨论解决问题。其次教学民主必须体现“教学相长”的思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始终是平等的主体,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再次教学民主还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个性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追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课堂语言是体现民主性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引导语言因势利导
引导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语言来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以到达我们预设的目的。引导语言关键是要能够把握恰当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比如“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呢?”、“你能编造一些用类似方法解决的问题吗?”等等。这些话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评价语言中肯见效
评价语言应具有艺术性,使学生在充满真情的、富有诗意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生在学习时取得了一点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会给学生带来内心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从而产生对学习的亲切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课堂上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中,如夸这个学生解法简单,新颖,推理严密,思考问题全面,善于发现问题等等,对学生课堂上给出的解法应给出一定的合理的解释,点明要害之处,优在哪里或差在哪里,好的方法一定要当场肯定展示,构成真诚,自由,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感到教师真挚的激励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培养兴趣。
否定性评价也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方式,方式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会不同。委婉的评价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正确的轨道,过于直白的断言容易对学生造成消极的情绪,不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幽默的否定性评价语言是一剂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能化解学生受挫后尴尬和难堪的心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欣然的接受老师的评价并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3、专业语言准确规范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

4、衔接语言承上启下
我们每一堂课基本上都是由许多板块构成,如何将它们有机的串联起来,我们的衔接语言就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引入后如何转到正题,概念讲完后怎样过度到应用等等。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中,在讲完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后,我们可以这样过渡到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对于随机事件,知道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关键性的依据,比如预测台风风力级别这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可以让我们采取相应级别的措施,以避免出现准备不足或准备过头。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大小呢?”过度自然,更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衔接语言不可马虎,更不可省略,是各知识板快之间的润滑剂,善于运用并且很好运用能使整节课是一个有机整体。
5、概括语言画龙点睛
问题解决完后的总结提炼解题方法技巧,课堂结束时的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内容等等都离不开概括性语言,概括性的语言必须简短精练,让学生对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可以这样:“……我们知道做大量重复的试验可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但是如果我们每求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都要进行大量重复的试验,岂不不费时费事,可不可以不经过大量重复试验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这种设问语调欲擒故纵,增加学生课后探索的兴趣,为下一堂课也做好了铺垫。
新课改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和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什么角色,直接的反映在教师课堂语言的变化上,所谓“口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巨大变化。而语言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不断的锤炼,才能“口随心愿”。[2]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辨证统一。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不断地得以提高,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语言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使我们更愉快的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