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林寺佛学净土宗 |
分类: 《净土》2015年、2016年文章 |
《净土》杂志2015年第5期
(1)《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到贾府,她先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答应帮助她与凤姐通信见面)“阿弥陀佛,这全仗嫂子方便了。”
(2)第六回,(初见贾琏正房时)“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只有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3)第三十九回,(算计螃蟹价钱时)“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4)第三十九回,(哄宝玉编故事时)“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
(5)第四十回,(进缀锦阁时)“大小花灯之类,虽不大认得,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奇妙。念了几声佛,便下来了。”
(6)第四十回,(贾母问大观园好不好时)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7)第四十回,(听说并看见软烟罗时)刘姥姥也觑着眼看,口里不住的念佛,说道:“我们想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8)第四十一回,(鸳鸯、凤姐要用十个大套杯灌她,贾母、薛姨妈、王夫人止住时)“阿弥陀佛,我还是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的吃罢。”
(9)第四十二回,(向凤姐告辞时)“我这一回去,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
(10)第四十二回,(平儿叫姥姥瞧所送的半炕东西时)“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佛了。”
(11)第四十二回,(鸳鸯指点,贾母与她送给姥姥的东西时)“刘姥姥已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几千佛。”
(12)第一百一十三回,(听凤姐说赵姨娘死了时)刘姥姥诧异道:“阿弥陀佛,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13)第一百一十三回,(病重的凤姐叫巧姐请安时)刘姥姥忙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
(14)第一百一十三回(当凤姐问近来日子过的怎样时)刘姥姥千恩万谢……指着青儿说:“阿弥陀佛,前日他老子进城,听见姑奶奶这里动了家,我就几乎吓杀了;亏得又有人说,不是这里,我才放心。”
(15)第一百一十三回,(当平儿担心姥姥说话不妥,招凤姐哭,拉出姥姥并说明时)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姑娘,这是多心,我也知道。”
(16)第一百一十三回,(当凤姐愈加不好时)“刘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果然凤姐好些。”
(1)第十九回,(当宝钗嘲笑宝玉,该用典故偏忘记急地出汗时)黛玉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2)第二十五回,(当宝玉大叫头痛,黛玉正在羞赧之时)“该,阿弥陀佛!”
(3)第二十五回,(癞和尚、跛道士持诵出那块宝玉的灵性,凤姐、宝玉渐渐醒来)“众姊妹都在外间听消息。黛玉先念了一声佛。”
(4)第二十八回,(因宝玉一句“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惹得黛玉生了气,宝玉来看而不理,宝玉未及解释就被叫出后)黛玉向外头说道:“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
(5)第五十七回,(先是被薛姨妈和宝钗玩笑说,不如把你林妹妹定与给他。后薛姨妈又笑说,紫鹃早寻小女婿,紫鹃也羞红了脸)黛玉笑道:“阿弥陀佛!该,该,该!也臊了一鼻子灰去了!”
解析:爱恨念佛。一株仙草下凡历劫,今生以泪偿还,浇灌爱护恩情。幻躯为世所累不得脱离苦海,幻心被情所迷难能勘破红尘。本是生怕宝玉悟了道做和尚去,特作我辈高妙禅语打消其“妄念”,似乎世智辩聪又好像因果不昧。虽是口中有佛,能说心中无佛吗?爱时念佛,无限感激三宝,兄妹亲情与爱情莫辨。恼时念佛,拼死彻底,谁说不信因果?何况皆是“第一念”!那么,黛玉信佛吗?她除了为完成贾母分派任务抄写过《金刚经》,再无佛事,倒是喜读《庄子》。也许情急中随俗仿语偶尔为之也是有的。
(1)第二十回,(湘云回敬黛玉嘲笑时)“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阿弥陀佛,那时才现在我眼里呢!”
(2)第三十一回,(当翠缕明白为啥叫太阳和月亮时)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明白了。”
(3)第六十三回,(湘云看到掣出的签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时)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
解析:如意念佛。“爱”为缘觉乘十二因缘之一,因“爱”才有后面的“取”、“有”、“生”、“老死”等苦厄,执著的爱恰是众生轮回的一个重要心结,这爱不正是恶吗?所以佛家不说爱而讲慈悲。湘云心里祝愿宝黛成双,并相信这是老天的安排。“香梦”当是黛玉命运之谶语,梦中沉醉,觉时香消。透明的湘云信佛念佛,读者分明感受得到,毋庸置疑。
解析:昧心念佛。赵姨娘愚钝鄙陋,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被马道婆骗了钱财,理所当然。临终落得被阴司拷打,不得好死的下场。此人念佛,唯知求利,不明佛法,邪心为因,焉得善果?可恨、可戒、可怜、可悲者也。
(1)第二十八回,(听宝玉说,要坟里的珍珠宝石配药)“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就是坟里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倒骨的,作了药也不灵啊。”
(2)第三十四回,(当袭人说宝玉得老爷教训时)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
(3)第七十四回,(听晴雯谎说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并不曾留心宝玉的事时)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
解析:实心念佛。王夫人吃斋诵经不是违心伪善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能吃斋不是一般富人贵人容易做到的,她是真心祈求佛菩萨护佑贾门。那么,将贾府内政事务交给凤姐总理,王夫人有没有打算专心事佛之意呢?本人没有言表,曹公亦未作说明,但贾府上下也就只有王夫人有自己的佛堂且最勤于佛事。至于金钏、晴雯的死不必完全归罪于她而极端声讨问罪。为了不让自家儿女坏名辱节而不顾下人结果,王夫人感情用事、特权行事是非常自私和有罪的。但不管什么朝代,羞死气死还是自家负根本责任。
(1)第三十九回,(马棚子失火,看见火光时)贾母唬得口内念佛。
(2)第八十一回,(贾母、王夫人听说宝玉的干妈马道婆作恶败露,将治死罪,问明宝玉、凤姐当年病状时)贾母道:“这么看起来,竟是他了。他姐儿两个病中的光景合才说的一样。这老东西竟是这样坏心,宝玉枉认了他做干妈!倒是这个和尚道人,阿弥陀佛!才是救宝玉性命的,只是没有报答他。”
(3)第九十五回,(听王夫人说,元妃有病进宫请安)贾母念佛道:“怎么又病了?前番吓的我了不得,后来又打听错了。这回情愿再错了也罢。”
(4)第一百零六回,(世职被革,子孙在监,凤姐垂危时)贾母上香拜佛,磕了好些头,念了一回佛,含泪祝告天地道:“皇天菩萨在上,我贾门史氏,虔诚祷告,求菩萨慈悲……我今叩求皇天保佑:在监的逢凶化吉,有病的早早安身。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饶恕儿孙。若皇天见怜我虔诚,早早赐我一死,宽免儿孙之罪。”
(1)第五十七回,(宝玉去看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听紫鹃说,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2)第一百一十八回,(紫鹃被允许服侍惜春出家时)又给宝玉、宝钗磕头,宝玉念声:“阿弥陀佛!难得,难得!不料你倒先好了。”
解析:真假念佛。前者学舌,学个别人念佛样子,仿佛有口无心;后者真心,赞叹妹妹早在自己之前走上光明大道。宝玉、惜春由迷而悟,终究回到本来面目上来。男主角的戏也要收场了,这才是真正的“好”和“了”,盛大的乐曲再现开篇之主旋律,宝玉内心正吟唱着《好了歌》!
解析:假意念佛。凤姐虽然相信“撞客”一说,但在铁槛寺对净虚老尼说自己“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所以也就敢于干出毒害人命之事,还要在贾琏面前装作贤妻信誓旦旦,结果年纪轻轻就遭到各种现报:婴病不孕,着魔惊吓,冤魂缠绕。尽管临终有所醒悟,为时已晚不能悔过,无可救治,享尽荣华富贵似乎还觉满意,福尽夭寿已是无可奈何了。
9.晴雯
第七十七回,(宝玉私下看望被撵病重的晴雯时)晴雯向宝玉索茶喝:“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
解析:感激念佛。宝玉待晴雯是“千金难买一笑”,关心备至的,最敬重最喜欢的丫头,晴雯自然是喜欢宝玉的,二人感情已超出了一般主仆关系,此时唯有宝玉来看望她,竟像没有遗憾一般,再不怨别人只恨自己命苦而已。一句佛号,是万分感激,是难了的情。只可惜,一碗茶水救不了晴雯的命,恰恰是警醒了贾宝玉的一场“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