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净土杂志
净土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83,643
  • 关注人气:2,5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水菩萨

(2015-05-05 08:28:00)
标签:

净土杂志

清水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水知道答案

分类: 《净土》2014年文章

清水菩萨

 

《净土》杂志2014年第6期  文/袁明源

杭州有座天钟山,山上有座幽雅寺院,我曾在那小住一阵。天钟山钟灵毓秀、花朵芬芳柔美、树木清雅飘逸,又有龙王泉,甘甜清洌、常涌不绝,美如桃花源。

当时,寺中茶园沿线正在铺路。茶园旁,有一沙石场,林木环绕,蔷薇吐香,一泓清澈的小湖泊,点缀一角。僧俗二众,每日于此挖掘沙石和上水泥加水搅拌,而后运出铺路。靠近林木处,沙石松软,使用铁锨便可挖起,一会儿,沿线被挖出一条沟渠,现出坚硬质地。大家便转战场地中间,沙石板结,亦是坚硬无比。铁锨难以立足,只得换上镢头,用力之下,火星迸洒,却收效甚微。好在人多力量大,也能跟上铺路进度。

休息间歇,我走到树林边缘,发现一道细小水流,正沿着之前挖出的沟渠,自上而下,缓缓流向前方。水流之处,沿线沙石,润入水中。我拿起铁锨,随手一挖,突然获取了极大的感动。细水流过,之前坚硬干燥、冷漠无语的沙石,魔术般变得温柔无比,似乎与潺潺流水一起欢唱着。我沿沟渠继续挖掘,毫不费力地,很快沙石便装满了一只只筐子。我被这温软的感动充塞心堂,竟不能再言语。

那天收工后,我仍是坐在沟渠旁,看着越流越广阔、源源不断的水流,想着一锨下去,那种沙石中的柔和,正是清水的爱啊,亦如佛菩萨的慈悲,无处不在。

佛菩萨的爱,一切的本源,就在“那里”,如万古长空。那种爱,还会回到“这里”显露,从不会错过一朝风月,从不会错过每一个当下。

尔时,夕阳西下,橘红色晚霞绚亮天边,粉白、桃红的野蔷薇,吐露梦一般的清香,一刹那恍惚,如置身极乐净土。

第二天清晨,我拖完佛殿,将拖把拿到小溪边。洗拖把时,水现浑浊。可是,水流潺潺、流淌不息,不出五秒,马上清澈如初。洗了几次,都是如此,我觉得太神奇了。不禁坐下来,看着这道清泉。它只是流淌、前进、永不停息,这不是在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么?它欢畅前进,纵被搅浑,纵有阻滞,可是,因为新新不住,很快清新。流水的力量,鲜活清明,无声却巨大。这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么?不粘滞,不分别,昂然向前,豪迈飘逸。前不久,我回家了一趟。有天,和小侄子在家。煮粥时,发现只有高压锅可用了。我从未用过高压炊具,当时心中闪过一念:“先上网查下用法吧。”第二念上来了:“应该没问题,平常也见过家人用。”煮了一会,也不知煮好没。于是,旋开盖子,滚烫的粥已淋了满头。我大叫一声,当下第一念就是冲向水龙头,用清水不停冲洗。接着用毛巾冷敷,不停换水。心中不停念着“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眼角已烫变形了,当时戴着眼镜,幸好没有失明。我心想,就算毁容了,真心常在,有何可惧?而这皮囊,随时可弃。自是疼痛,却也不太惊慌。

两个多小时后,我敷上药,回想此事,总结心得:“学佛后,也一样有生老病死,一样经历无常。可是,不同的是,如何面对。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指引,以因果思之,便会坦然;以消业慰之,便会感恩。而且,此事发生时,便已结束,不过又是一出戏,转瞬即逝。我很幸运,有心灵支柱,第一时间,可以想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是以并不惊慌,多么幸福。那些不幸被烧伤的人,那种痛苦与煎熬,是更难忍受的,此刻,我才有了一点点感同身受。而且,最幸运的是,当时,小侄子就在几步之外,没有被烫到。我对小侄子说:“将来最好不用高压炊具,顺其自然、悠闲又有心煮出的食物,更营养可口。要是不得不用,也千万注意,自然冷却后,才可打开盖子!”

我的确很幸运,眼角很快长出新皮,其他地方也很快结痂。三五天后,便已复原。这件事,也淡淡过去了。有一晚,拜读金庸先生小说时,看到《鹿鼎记》里面引用了《宗镜录》中的一段话:“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乃乐’。”不分别,事来则应,事去则止,一切经历,当做礼物。

我再一次想到这件事,突然发现,我有那么多感恩,却忘了一位“大恩人”——水!如果当时没有两个多小时的清水冲洗,难以想象,我将如何忍受滚烫痛楚,难以想象,后来这么快伤口便能痊愈。那种痛楚,有点像沸汤地狱,幸好,清水菩萨及时带来清凉。清水就像佛菩萨的爱,大爱无声,却无处不在,正如最美好的事物:阳光、空气、土地一样,无言无求,润泽众生。那一天,我想到清水,久久难以入睡。

在美如诗画的《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大菩萨述说悟道因缘,其中,就有两位菩萨,因水的启迪,开悟证道。

第一位是跋陀婆罗尊者,在浴室之中,以水触身,觉有冷暖涩滑之触,“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忽然因水而悟知,身体的知觉性,也就是触觉,不是因为水触身体而产生的。水只是客尘,如毒刺伤足,举身疼痛。可知无痛之时,身体安然自在,却也是这知觉性感知到的。触觉因清水和毒刺凸显,却不因两者而有,它一直都在。

而触觉亦不因身体而有,身体为四大假合,本属无情之物。若因身体而有,人死身在,为何已无法觉触?当尔之下,跋陀婆罗尊者悟入不生不灭的真性,它原本超越身根与外尘,也超越因身根与外尘相合,而生起的分别冷热涩滑之识心。相尽性现,而这真性之显现,亦不离根、尘、识心。性相一如。至此,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而月光童子尊者,蒙水天佛慈悲传授,修习水观。观察身中,涕唾津液,无论清浊,水性一同。而身中之水,与身外之水,乃至世界外诸香水海,水性亦同。逢遇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时,悟明藏性。性水真空,性空真水,周遍法界。回视此身,如巨海之上,浮一水泡。忘身而得大自在。故回复世尊:“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多么动人!因水启迪,两位尊者悟入真心。身体中循环流淌的水、与滋润生命的清水、空中的水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水性与真心,本自如如,周遍法界。

水的知己—— 江本胜先生,在《水知道答案》中,展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发现。试验中,江先生发现,对水说善意的语言、或贴上善语的标签、或让水看美好的图片、听美妙的音乐,水会形成美丽明净的结晶。反之,水会呈现凌乱破碎的结晶,有些甚至根本不能结晶。

先生说,有一张水结晶的图片,深深打动了他的心,那就是看过“爱与感谢”后,水形成的结晶,美丽绚烂,充满了喜悦,像盛开的鲜花。他说,人们对于水的不尊重与破坏,等于是在自我毁灭,尤其语言的力量更可怕。现在的人不重视自己的言语,喜欢批评与指责,却不知影响的层面十分广泛。愤怒的言语,不仅伤害自己,连周围的桌子、空气也会受伤害。而我们心中充满爱与感谢时,万事万物都能感应到。

我们的身体,以及世上万物,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我们的善念,不仅能改变外界,也能改变自身。如果我们时时保持善念,就在净化自己的身体。我们会变得美丽、健康、心平气和。如果我们时时保持善念,也就在净化周围的环境,净化人心,净化整个宇宙。

这为“一切唯心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近三千年前,佛陀就提出“善护念”,好好保护自己的念头,时刻保持清明的觉照,这是多么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古德曾说过:“十法界不出一念心。”最清净的心念,莫过于念佛。最清净的语言文字,莫过于佛菩萨的圣号。实验证明,“南无阿弥陀佛”文字的水结晶,清明纯净,庄严神圣,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高僧念佛的水,罕见地呈现双层结晶,清晰明亮。

江先生提到,科学家发现地球上原本没有水,水从宇宙中来到地球。他认为,水是搭宇宙飞船来到地球的。我多么乐意相信,这些可爱的水,坐着宇宙飞船,怀着满满的爱,来到了地球,在阳光下、微风中、山川上、原野里、血液中默默流淌,循环不息。而终有一天,我们将回到同一个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