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平凡善举成就医者之梦
“老牛,别怕,你会一点一点好起来,在这儿有医生有护士,大家都会帮助你的”。李尧抚摸着她的头,轻声对她说。老牛流着泪,轻轻的点点头。
治疗、护理、康复锻炼,每一样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1个月以后,老牛已经能从床上下来,在别人的搀扶下站立。“李主任,你说,我能好吗?”“能,一定能,现在你已经非常棒了,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恢复的更好”。然而因为病情较重,老牛的右手永远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李尧发现老牛为此情绪低落,就送给老牛笔和日记本,鼓励她用左手写字把每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从最开始日记上鬼画符一样的字迹,到现在清秀的小楷,这珍贵的日记本,记录着老牛一点一滴的进步。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老牛还学会了使用手机,每当过年时她就用左手给李尧发上百字的短信。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却饱含了患者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很多病人来就诊时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为病人垫付住院押金以便其及早接受规范治疗也是常会发生的事。对患者的住院费“精打细算”成为了李尧要求科内医生的任务。她说:“医生要把病人的押金当成自己的钱,把钱花在刀刃上。”她常常教导科里的医生,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城市下岗的人员基本保障每个月才几百元,农村病人就更没有保障了。如果医生和病人沟通好,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期望值及其在医疗上的最终需求,病人和家属才能真正满意。
脑卒中患者除了在医院治疗以外,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才是最重要的。2006年,李尧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在神经内科建立了康复治疗室,并承担起了东城区残联的残疾人康复指导工作,成立了健康教育课堂,为东城区残联做了大量残疾人康复工作,培训社区康复师,指导社区病人的康复。
同时她组织神经内科全体医务人员在5年间,完成了近3000余例社区人群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工作,为社区脑血管的预防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2012年在医院及附近社区指导并完成了近千例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项目,2012年开始对筛查出的高危颈动脉狭窄人群进行微栓子监测随访。从与社区卫生站的紧密联系,到与周边医院加强合作建立医联体,广泛开展脑血管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病意识,探索建立双向转诊、预防治疗和康复一体化的新型区域医疗服务模式。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李尧大量的心血,牺牲了她无数的休息日。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铸造个人和医院品牌的过程。品牌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品牌决定了医院医疗市场的边界;品牌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品牌是我们最大的资产。”这是李尧为神经内科建立的科训,更是李尧多年来从医的心得。
凭着这份执着,李尧在神经内科这片海洋遨游,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神经内科的每一名医生、护士,他们用心聆听患者心声,用大爱善举守护患者生命,成就医者之梦,也将爱无限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