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过期的营业执照、没有行医资格证的“白大褂”,诊室里混放着药品、输液袋和锅碗杂物……昨天上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市食药监局等部门集中展开“卫监利剑”突击行动,查处了黑桥村“百姓门诊”、“中西医门诊”等40家藏匿在城乡结合部街后巷尾的“黑诊所”。
“这次集中取缔的40家黑诊所,相关部门已陆续摸排、暗访三个月”,“卫监利剑”行动总指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毛羽介绍,今年年初以来,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所陆续通过暗中走访、排查的方式,对全市14个无证行医重点地区进行了集中摸底。
根据摸底结果,“卫监利剑”行动锁定全市4个区县的40家“黑诊所”。昨日,市区两级共出动14个执法行动组,执法人员350余人次、执法车辆80余台,分兵同步出击,依法取缔38家“黑诊所”(2家自行关闭),收缴药品30余箱,牙椅血压计等器械10余件,拆除非法行医宣传牌20余个。
执法人员介绍,“黑诊所”大多隐匿于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中村”,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其中身穿白大褂,为患者开药、打针、输液甚至操作小手术的“大夫”,也都是没有行医资质的非法游医、假医。这种医疗行为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或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市卫生监督所所长李亚京说,在去年打击非法行医的一系列行动中,北京市大部分“黑诊所”已被彻底清理。但随着春节后大量流动人口返京,一些“黑诊所”又死灰复燃。这些顽固的“黑诊所”多数开在待拆迁地区,狡兔三窟,随时流动;有时甚至不安防诊所招牌,经营人员打着“老乡牌”、“价格低廉”等名目招揽打工同乡前往就诊。
但“黑诊所”存在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近年来,在“黑诊所”使用伪劣药品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证医生造成术中感染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事件,仍在发生。
健康君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已建立非法行医电子监管平台,专人负责监测、收集互联网上、往下发布的各种违法医疗广告,并追溯、监察发布广告的医疗机构,是否存在“非法行医”行为。
根据法规,如果两次以上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非法行医致人伤亡,相关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下面,健康君带你看看“卫监利剑”行动突击黑诊所的一个小现场:
昨天上午11时许,朝阳区黑桥村内的“百姓门诊”正在接诊。由北京市、朝阳区卫生监督所、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市药品监督执法大队等多部门调派的20位执法人员突然出现,开展突击执法监察。
这个占地约70平米左右的诊所中弥散着一股发酵潮湿的味道,一共只有五个房间,除挂牌的输液室、内科、配药室、药房外,一间放置了双层床、锅碗杂物、晾着衣物的员工宿舍也在其中,只与内科室一墙之隔。在药房内,包括氯化钠、葡萄糖等药瓶随意摆放在桌上,而在配药室内摆放的桌子后结满了蜘蛛网,使用过的针管、输液瓶等医疗垃圾更是堆满了两个大箱子,很久没有进行清理。
在诊所正对门口的墙壁上,一张“门诊简介”显示,这家诊所可治疗内科、妇科、疼痛科、口腔科等多个科室的多种疾病,而诊疗项目则包括人流、药流、补牙、拔牙等手术项目。进门处办公桌上上百张的诊疗处方也显示,这家诊所的医生为患者开具了不少包括抗生素等在内的处方药。
一名自称是该诊所负责人的女士称,这家诊所日常只有两个医生轮流出诊,一个中医一个西医。
然而,执法人员从这家诊所内找到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在经过09年年检后,再没有年检记录。而营业执照的有效期截止为2013年,目前属于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行医的“黑诊所”;诊所内出诊的“医生”,也拿不出《执业医师资格证》。
执法人员依法没收了诊所内存放的药品、医疗器械,并责令关闭“门诊”,通知负责人下周二前往朝阳区卫生监督所接受相关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