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5类食物指的是膳食平衡宝塔的5层,只有每天都摄取这些食物才可能满足人们“平衡膳食”的需求。
第1层:谷类、薯类及杂豆。现在人们吃的米面,在精加工过程损失的营养特别多,比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特别是胚芽被丢弃或加工成更贵的保健品卖给你。建议日常主食尽量食用粗加工的全谷类米面。做不到的,可以一半食用日常的米面,再配以一半的薯类,如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
第2层:蔬菜水果。选择当季的果蔬,比较新鲜。蔬菜有叶、茎、根、花、瓜茄、鲜豆、菌藻等类,每天选至少3类5种以上食用。水果种类每天3种以上,也不能长期都是同样的那3种。特别提醒,绿叶蔬菜要占一天蔬菜量的50%。
第3层:鱼禽蛋肉。四者不可相互替代,能做到每天都有最好,至少一周内必需都能吃到。动物性食物非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第4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可以用5~10g坚果代替大豆)。奶类是当然的好食品,建议选纯奶即可,每天250~300
第5层:盐和油。盐5
2.每天膳食要有5种颜色
每天膳食要有5种颜色:红黄绿白黑,实际上是说颜色越多越好,不局限于5种。比如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类黄酮、茶多酚、番茄红素等植物化学素,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营养,这些不同功效的营养素决定了天然食物的颜色。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护人体、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作用。所以,我们每天都得刻意去吃红黄绿3种以上颜色的食物。在此推荐一款五色菜:胡萝卜丁、玉米粒、西芹、百合、黑木耳,不仅色彩缤纷,而且口感软脆味道好。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有一定作用,对美容养颜、抗衰老也有很好的效果。
3.每天要吃20种以上的食物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完全满足人类生命的全部需求。目前发现,至少有40种以上的营养素身体自己是不能合成的,需要通过膳食摄入而获得。其他能合成的也需要足够的原材料。最简单的建议:谷类、薯类5种,蔬菜6种,水果3种,动物性食物3种,豆、奶、坚果各1种,大家可以根据当地的食材自身作出调整。
4.食物的量要满足用餐者要求
这里说的是“合理营养”,营养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其标准在于你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劳动强度,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手册可以查到对应能量需求及对应实物需求量。最好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做个性化的调整。
5.粗细搭配、
粗粮、细粮的分法实际上大家都常常误以为是粗加工和精细加工。细粮是大米和小麦,除此之外的谷类、薯类及杂豆是粗粮。现在的细粮精加工,导致营养素大部分流失,把薯类、杂豆类添加到主食里是明智的选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增加薯类在主食中的比例。干稀搭配,不仅利于吞咽,也有益于消化吸收,同时是补水的好方法。餐次比合理,指的是早餐、午餐、晚餐各阶段能量的摄取比例。不要集中在一个时段吃很多的食物。
6.口味适合用餐者要求,
尽量食用鲜活的食物,就可以品尝到食物的原味。比如番茄带有咸、酸、甜味,是天然的调味剂;香菇味醇、蘑菇鲜甜;胡萝卜、玉米有点甜。葱姜蒜、花椒、八角和孜然,都是天然的调味剂。在这方面,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创意和发现。
7.蒸煮炖炒为宜,
烹饪方法的正确、合理应用,让菜肴有了鲜香的滋味和芳香的气味,在增加感官享受的同时也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营养素在体内的利用率。但不可否认,哪种烹饪方法都不可避免营养素的流失,只是流失的多寡而已。通常认为,蒸、煮、炖、炒相比煎、炸、熏、烤对营养素的损失会少一些。中式烹饪方法对减少损失营养素处处有窍门,如沸水焯菜、急火快炒、挂糊烹炸、蒸菜炖汤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流失营养素的保护。
前一篇:谋杀健康的7大饭后禁忌
后一篇:小心“吃”出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