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篇
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看似写景,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政治家的恢宏大度和气吞山河的气派。其诗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南下征伐孙权做好准备,决定先清剿北方匈奴单于(乌桓)和袁绍残余军队,直捣乌桓的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荡寇将军张辽随曹公东征,大破敌军,斩杀单于蹋顿。辽东太守公孙康擒杀袁尚、袁熙兄弟,将人头送到曹操军中。曹操北伐的成功意义重大,征服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公孙康内附,稳定了北方。曹操凯旋班师经过碣石山,登高望海,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碣石,指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15公里,山峰海拔700米,为观海胜地。昔秦始皇、汉武帝均曾东临碣石观海,并刻石纪功。曹操东临碣石,固有观海、吊古之意,但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以秦皇、汉武之武功自况,他虽没有秦皇刻辞,述己功劳,却展示了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胸怀大略的武功和文采。
曹操描写了登上山顶,放眼望去的感受。蓝蓝的大海,巍巍峙立的山岛,草木繁茂,秋风起处,波涛翻涌,大海的气势足以吞吐宇宙,天上的太阳、月亮、灿烂的银河、星辰,似乎都在大海中运行,从大海中升起,是何等壮阔!曹操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这幅图画,既是自然的,也是自己的。由此曹操想到,自己今天虽然取得了胜利,可削灭军阀割据还任重道远,应该要像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那样主宰神州大地。“歌以咏志”,此言非虚,诗的中心点正在这里,寄寓着心系天下,完成统一中国的壮志。
记得
2009年5月,我赴渤海之滨,由秦皇岛,而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亦曾登临碣石山,目极远近,海水波光粼粼,汹涌澎湃,山岛屹立,树木野草茂盛,欣欣向荣似旧。今时隔六载,情随事迁,遂重写当年自提小诗并“练笔”——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015年3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