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来源于什么

(2012-12-08 22:49:38)
标签:

黄东黎

幸福工程

gdp果实分配

平等社会

幸福实质及来源

分类: 思想探寻

  第90篇

  

   “幸福”,包涵内容很多,不只是某种满足的感受,幸福是难以衡量的。昨天,莫言在瑞典领诺奖的新闻会上说:“诺贝尔奖从来就是颁给一个人的,而不是颁给一个国家的。”这话很实在。他还一语惊人“我最大的烦恼就是来自于记者。”这让人想起,莫言刚获奖时面对记者 “你幸福吗?”的提问,他淡淡而答:“不知道。”从这位事业达到顶峰的作家表态来看,“幸福”还真不好说。
   

“幸福”来源于什么

                           12月7日,莫言在瑞典的新闻会上谈感受
   

    中国的“工程”不少,五个一工程、希望工程、形象工程、民生工程,随着推出的“幸福工程”,记者们前不久展开了街头“你幸福吗”的专访。遇上这样一句突然冒出的问话,谁都有可能犯愣,一时也难以说清,但中国人的反应都很快,也知道此时此地该说啥。你瞧,电视画面的被采访者,对着记者伸过来的话筒,人人皆曰:“幸福”,再也见不到那位民工答曰“我姓曾”的滑稽一幕。
   

“幸福”来源于什么

                               他很无奈——“我姓曾”

   

    有幸福就有不幸福,如果只是单一的、短暂的就好说了:你今天碰见老同学,俩人进饭馆边吃边聊温馨舒畅;明天在街上被电动车撞倒,骑车人转眼消失,你腿摔破爬不起来没有谁扶你一把;你住的是蜗居,人家住的是别墅;保姆刚找到月薪2800的主顾心里美滋滋,小贩老公的摊位就让城管给抄了;张三钱少买车一次性摇上号那叫一个开心,李四钱多三年摇不着儿号真是气死人;都是北漂,人家过年坐飞机美滋滋,你买张火车票还急的抓耳挠腮;同样看病,有人不用挂号甚至医生上门“专护”,更多的人天不亮就得去医院排大队;当大官的呼风唤雨、享尽奢华“春色”,没想到突然被双规了……
   

“幸福”来源于什么

                               医院排队挂号的病人

   

    幸福指数,如果用电视台的话筒“调查”,公众能相信镜头上的“幸福”吗?所以,要找到一种普遍的幸福价值和程度,就得往深里头说说。
    最早提出“幸福观”的是古希腊人,曾在雅典推行改革的伯利克里,他在为牺牲将士举行的葬礼上说:“我们的城邦,不是由少数人而是由全体公民管理;解决私人争执时,法律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绝不会因贫穷而难以出头。”他的就职宣言这样讲:“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全体人民掌握。”希腊名人在2500多年前给幸福的定义——法律、平等、民主。
   

“幸福”来源于什么“幸福”来源于什么

                         古希腊执政官伯利克里及他的就职宣言
   

    我们今天谈论幸福也离不开这两点,当然瞬间的“幸福”除外。在经济社会中,有钱有势、受人尊重、享受丰富的物质、无忧无虑地生活可谓幸福,但那只是少数人。一个国家的经济大幅增长,并不就代表国民幸福,政府的目标应当是民众的幸福总值最大化,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GDP)最大化。
                               

                                  分配合理使人满足
   

    说到中国的经济,不少人会眉飞色舞:咱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过了日本,如何如何。但你要问他个人幸福吗,他要不来点儿虚的,就不能自圆其说了。据统计,中国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至73011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老二。但就健康产业这一项,只占中国GDP的4%—5%,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水平。
    对于幸福指标,西方经济学家讲的是用“经济净福利”来量化,包括扣除生产总值中的“坏”产出,比如环境污染,并增加休闲娱乐等非市场活动。他们证明:与一个工作较多(因此创造出更高GDP)、休闲较少的社会相比,一个休闲较多、工作较少的社会的福利与前者不相上下。
   

“幸福”来源于什么

                              外国人一家在海边休闲嬉戏
   

    我在国外旅游见到一些当地人,他们工作时间少,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有足够的公共设施)、经常外出旅游,日子过得轻松而有情调。他们可能不如一些中国人富有,也不会“炫富”。你要问他们“幸福吗”就是白问,人家追求轻松愉快的生活质量,不用去玩命挣钱存款,用“福利”衡量幸福的满意度。
    中国的GDP是很高,转换到人均的绝对收入又是两回事了。穷人没有富人幸福,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得死”,这说明了什么?人们的幸福水平还不是由绝对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与某些参照群体所“比”的相对收入所决定的。
   

   “幸福”来源于什么

                                北京的春运往返和上班高峰
   

    一个建筑民工月薪不过两千多,包工头四五千,民工和大包工头、建筑商那就根本没法比了。就拿编排幸福镜头的记者、编辑来说,同样的工作性质有劳动时间和强度不同,这个人一月挣七千、那个人一月挣两万、还有挣五万八万甚至更多的,干活儿多挣钱少的记者和干活儿少挣钱多的记者这么一比,让他(她)对着话筒能说自己“真幸福”吗?我们总是不断地把自己生活命运和他人比较,要么感觉胜出,要么感觉不如。幸福感的背后是经济果实如何分配,并不是它的绝对数量。
    换句话说,决定生活满意度的不是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是普通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例如一家10个人的公司,总经理每年挣150万元,其他9名员工每年挣10万元。他们平均收入是24万元,但90%的人只能挣10万元。总经理一人就占据10个人总收入的62.5%!在这样的收入分配模式下,国家的经济增长,要是能提高普通民众的“幸福感”才怪了。
   

“幸福”来源于什么

                                  中国富人的豪华别墅
   

    GDP并非是衡量生活满意度的适当指标,幸福更多地取决于经济增长果实如何分配。现实中的收入悬殊比比皆是,对大多数收入少的人来讲,GDP和他们能沾多少边儿?解决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避免或减少两极分化,广大公众才会感到满足。
                                

                                平等社会让人幸福
   

    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平均收入在稳步上升,但普通民众的收入并没有上升,少数人——攫取了大部分的经济增长果实。你如果是中等收入者、普通民众,多年的工资和收入没有增长,随着物价上涨生活水平在下降,而少数富人照样挥金如土,你会感到GDP的增长与自己“幸福”无关,你需要的不是更快的经济增长,而是更加平等的社会。
   

“幸福”来源于什么

                                      漫画上班族
   

    更加平等社会,还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政治、法律和道德等方面。现在大学毕业生、研究生都难找到工作,一些用人单位挑三拣四,私企老板尽量压低工资和福利待遇。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知识贬值、读书无用早已成为社会弊端。

    前不久天安门国旗班400多名老兵退伍,引来各行各业40多家单位现场“抢兵”,其中不乏电子、中石油等热门企业纷纷亮出高薪招人。提供的岗位不过是保安、培训等,一个上午便签订了286份协议书。大学生、国旗兵肯定会有不同的“幸福感”,这是一些掌权人图虚荣、“寻短见”造成社会就业不平等的另类缩影。
   

“幸福”来源于什么

                                大学生求职的招聘现场
   

    每年一度的“国考热”,是私营部门的工资偏低和不确定性,驱动了大学生们吃皇粮、坐高位的梦想。今年2.1万个招考职位,报名者超过150万,政府部门的待遇、地位既高又稳定,公务员清闲的“金饭碗”,要比普通上班族又累又随时不保的“瓷饭碗”硬得多。千百个人里选一的公务员,一个考上的人会幸福,那么千百个落选人呢?即便如此,“国考”依旧是挤破脑袋,热不降温,这种现象世界少有。

“幸福”来源于什么

                                长盛不衰“国考热”
    

    人们见惯的“房叔”、“雷冠希”之流以及接二连三落马的更大高官,动辄占有几千万的非法财富,他们的骄奢淫逸与贵州流浪失学死亡的五名儿童形成强烈的社会不平等。这些高官因为某个环节失手,暴露后才由长期的“幸福”跌入不幸福,而谁知道贫困地区儿童和家庭的长期不幸福还要坚守多久?
   

“幸福”来源于什么

                                   贫困地区的儿童
   

    常年上访申诉的人,大多穷愁潦倒,若是政策能对待他们平等、法律能给他们一个公正,谁愿意啼饥号寒、担惊受怕的没事告状?最近发生的河南周口农民因政府强制平坟,为维护个人权利群起抗争;重庆村官任建宇因转发微博,失去自由457天;云南彝良农妇梁永兰跪访总理,两个月后遭拘留7日交保证金释放;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儿子李正源酒后醉驾,交警夏坤执法被李殴打,夏坤还被上司逼着做伪证包庇李正源……对于这些人,记者需要多加关心,去寻问他们“幸不幸福?”
   

“幸福”来源于什么

                                 上访人员的“住所”
   

    严重的不平等,还会让人常为命运担忧,产生强烈的物质欲望,拼命去赚钱,因为人们时刻会想到自己比别人拥有“少得多”的危险,这是很不正常的社会状况。
    更多平等的社会,不仅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安全,使人更加健康,还会使人参加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体验更多的家庭温情和受到同事、朋友的尊重,拥有更多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使人得到幸福。

    可见人的幸福不是单一的、短暂的,它有着多层性、持续性,由不仅是物质而是更重要的精神所构成。大富豪可称物质的“巨人”,或也是精神上的乞丐,中国历朝对有钱的商人就看不起,古人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当今社会,某个人的幸福不能代表公众的幸福,也不会持久,因为脱离现实的“幸福”将失去正真意义。

    再比如莫言,他通过写作改变了生活,获得了丰厚的名利,但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他没有忘掉自己的过去和父老乡亲,可能还知道更多贫困、不平和落后的状况,如果他“讲故事”就围着幻想和东北村转悠,完全背离现实,良知的作家不会有“踏实”的幸福感。所以,幸福还具有一种整体性,源于社会分配制度的合理,平等、正义的生活大环境。
   

“幸福”来源于什么

                               记者在火车站采访“幸福”
   

    人类社会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大家都付出劳动和时间,没有贫穷;同样的机会,没有他比起你更富有;你也不必担心别人抢先而自己落后,因为社会是平等的,除非你自己没有能力,好吃懒做。
    我们都希望达到这样的生存状态。幸福,既然是一项社会“工程”,就涉及到大多数人,就要靠政府做好反腐、就业、收入、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司法公正等实事来推动,而不是记者的街头话筒能“推动”的。

   “你幸福吗?”——提问别人的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幸福来源于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说法,本文是我对“幸福”的解读。
                                                      2012年12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