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律法师佛学修行生死禅杂谈 |
分类: 禅话人生 |
修行可消弭生死烦恼
心律法师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过于生死。当亲人临命终时,那一种生离死别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乱割,真是肝肠寸断!如何才能免去这种痛苦?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会贪生厌死,乃我执在作祟,一旦有了我执,世间上的纷扰、动乱、痛苦就如影随形般逼迫而来。去除了我执,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如,表里不异,当下就能得大解脱,获大自在。惟有永断生死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涅盘,才有办法免除生离死别的痛苦。怎么样才能永断生死苦恼,进入涅盘?佛陀说:惟有修行。
佛家认为,生命是有轮回的,人们依据一生的善恶,上升天堂,下降地狱;一般的人,仍轮回为人,依其福泽而有高下。佛教以缘起论说明生命的轮回。
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待而有的关系,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轮回的动力来源于众生自身的业力,众生自身的思想行为构成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即使在行为终止之后也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仍然有一种余势,转变成推动生命未来走向、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力量。
业行有善有恶,善行导致善报,恶行招来恶报,因果不失,报应不爽,业因必然招致相应的果报,这种力量谁也没有办法改变,这就是业报说,也可称为业感缘起,是缘起论在生命领域的体现。一个人若不修行,则永远不能出头。平时若只做些功德,至多仅能获得人天果报,虽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当福报享尽,仍须堕落受苦,不能出离生死。唯有发出离心,厌离尘世的欲望,不为欲望所缚,再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弘法度众的工作,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
佛学用实践修正的方式证明,人类所惧怕的死亡只是人类囿于自身感知属性的一种“假象”而已。最要紧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亲身的修行,升华并转变自身的感知属性,从而超越所局限的常规生命时空,打破“分段生死”的界限,回归于本来就存在的永恒的完整系统的生命记忆,惟有如此,人类才可以真正坦然的面对死亡而没有丝毫的恐惧,因为只有在真正体验到超越了“分段生死”的鸿沟时,人类才能真正醒悟而会心大笑:原来死亡是这么回事,原来死亡就是不死亡!
过去诸佛菩萨能出离生死苦海,逍遥于常寂光中,都是经过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与磨练,才能有所证悟。因此,若想永断生死苦恼,则必须认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