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各个层次、各种专业成千上万的的应届毕业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进入新的岗位演绎着自己新的角色。到达新的工作岗位后,许多学生感受最深切的是对新环境的诸多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生理上、生活上、工作上、人际关系上和工作技能上的不适应。任何人对环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那么,怎样尽快适应新环境呢?如何尽快转换角色,适应环境、胜任工作、得到单位认可呢?
每次单位在大中专生毕业的时候都会到学校与学生座谈,学生们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弹自己的感受,主要内容有对单位的期望、师傅的要求、工作的建议、自身工作学习的体会、自己在单位发展的远景规划等,领导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以及他们对单位的合理化建议,掌握单位为他们成长应该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以便于学生们尽快胜任各自的岗位。领导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座谈,一方面学生们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另一方面通过领导的现场辅导,解惑答疑,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捷径。通过和许多学生的交流沟通,结合自己的体会就大中庄毕业生如何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工作、胜任岗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角色转换。
毕业生从学校走近工作单位,首先要尽快做好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换。学生以学为主,而员工以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具体工作为主,一个是学,一个是干。
从学校到单位,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如果角色意识淡薄、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擅自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不敢做出或退给上级、同事,势必与新环境各个不入,所以务必在新环境下增强角色意识,并且尽快转换和适应角色。
二、职能转换。
在学校,学生以学为主,当课堂消化不了的还可以在课后向老师、同学请教,不会对集体、班级产生大的影响,然而,到了单位,每项工作环环相扣。每一个人的工作是整个作业链上的组成不分,只有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才能保证集体目标的按时、保值、保量的达成。这就要求学生在走向各自单位后要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向工作的实效性、责任心转变。
三、学习转变。
由在校从书本学习知识转变为在单位的从实践中学习。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如何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结合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胜任岗位,是每一个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不怕不会。就怕不学”,“态度决定一切”,这是一位毕业学生的亲身体会,他刚参加工作,班长安排他制一张表,而他那时对EXCEL一窍不通,但是他没有胆怯,而是及时地请教学习,如今不仅能够灵活应用,而且熟练程度超过了师傅。
四、心理转变
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变化,难免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的冲突,大学生自认为“天之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血气方刚,热情奔放,希望自己处处显色,却总是引不起周围的共鸣、不受重用、甚至遭到排斥、行之谨慎、倍感气愤,这时,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的在心理意识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获得平静心态非常重要。
五、独立生活的转变。
过去经济上靠父母支助,生活上有学校管理,学业上有老师指教,而今,参加工作后,往往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食物,一切靠自理、自立,尤其下班后,独自一个人不知如何去消磨时光,怎么觉得也不适应也不习惯,这时,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主要调节生活节奏,改变生活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才能适应新环境。
六、人际交往方面的转变
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毕业生刚步入社会都有着较强的个性和极强的自尊心,给人的印象是活泼有余而热情不足,表现在对待人际关系上往往孤芳自赏,放不下请示的架子去和周围的同事、领导交流思想感情,不能热心地去和他们交朋友,造成离群索居,故局作战,使展现个人才能收到阻碍。
不善与人交往,难以沟通,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至于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因隔阂丛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情绪低落,见别人热热闹闹的生活着,便产生“己不如人”的自卑感,由于种种心理障碍作怪,使得不少刚出校的大学生感到“失望”、“失落”,徒有“满腹经纶”,才华难得施展。
七、应对挫折能力
受挫折者胜,逆境成才者大有人在。不要怕挫折甚至讥笑。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画地为牢,缚住手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也许上级领导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难处,把别人的“严厉”、“难处”当成催化剂,不要偏激地当成一种刁难,或许领导和同事都默默地关注着你,期待着你的成功。
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职业,均不应该消沉,更不应放弃,要永远保持一颗上进心和良好的心情,上班后不断学习“充电”,抓住机会展现自身才能。这点对于刚步入深惠青年尤为重要。
受到了挫折应该怎么办呢?怨天尤人没有用,自暴自弃指挥雪上加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定一定神,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读读历史,也许你在工作中遇到一点挫折,生活中碰到意思痛苦,自己就觉得无法承受,但放到历史的巨流汪洋中,却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最有借鉴意义的,读名人传记,逆境中看看别人,那些伟人亦或平常人遇到过哪些挫折,他们在刚刚步入社会时受到过什么打击,又是怎样应付的。你可以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他山之石能够使你获得沉甸甸的精神力量,产妇你走好初涉社会的这几步。山水游记,松弛神经,冷却情绪,成功的决策指挥产生在清醒、明细的头脑之中,它与一桶糨糊似的絮乱思维无缘,杂书,可以改换视角,收到“触类旁通”之效,对付挫折的高招往往在你漫不经心的浏览中不起而至。
八、应变能力
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一般要经历新鲜---观察思考---协调发展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到工作中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这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设计到各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社会需要的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因此,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环境,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不因工作中出现困难而止步不进,在工作中要灵活运用自己学的书本知识,善于理论与实际结合;在情操上注意培养冷静沉着,克服冲动浮躁;因为社会不仅看学历和文凭,更重要的是能力。对于这些,毕业生应学会正确分析评价自己,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自以为不是。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不论逆风顺风,只要努力实践和锻炼就可以不断前进;使自己早日走出迷茫的过渡期,从而踏上成功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