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中移动搞新媒体面临新挑战

标签:
it |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新媒体”成了热门词汇。没过几天传出消息:中国移动将成立“新媒体公司”,一时间江湖上谣言四起,有些分析人士还在解读移动如何紧跟潮流,做又红又专的传媒巨头。真相呢?
所幸本人与筹备工作无关,因此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说出自己的观点。
新媒体公司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发布半年业绩时,中国移动就公开表示,要将五大内容基地(四川音乐基地、浙江阅读基地、上海视频基地、江苏游戏基地、福建动漫基地)进行公司化改造,让其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这几个基地以前隶属于某一省移动公司,成立新媒体公司,核心就为了统筹推进和协调五大基地的公司化。
基地模式是运营商当年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由一个基地开发互联网业务、或者提供业务的接入服务,可以降低业务开发和运营成本,对于属地化运营为主的运营商来说,这是不小的突破。但是隶属于省公司的基地虽然拥有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自主权,但是在营销、服务等运营环节,仍必须遵从传统的模式,再加上其他内部流程,基地模式越来越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进一步进行体制的创新是必然选择。
成立新媒体公司,就是希望摆脱运营商在研发、管理、商业合作等方面的传统模式,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改善自己的基因。虽然这种方式有“找死”之嫌,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尝试进行突破和创新,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就是在“等死”了。
三条曲线预示未来,新媒体公司意欲杀入互联网
今年的亚洲移动通信展上,中国移动提出“三条曲线”的发展模式。第一条曲线是以语音和短彩信为代表的传统移动通信业务,第二条曲线就是流量业务,第三条曲线是数字化服务的发展。而中国移动正处在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条曲线已经达到了顶峰并且开始下降;第二条流量曲线虽然在增长,但未来也会饱和;所以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第三条数字化服务曲线。
如何应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如何围绕互联网的内容和应用开展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只有国企机制的国内运营商才面对的问题。海外传统运营商同样被OTT企业冲击得一塌糊涂、晕头涨脑。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既是运营商拓展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又是运营商运营互联网业务的难题,全球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老师,也学不来。
传统模式下运营商难以抗衡互联网企业,新媒体公司需要应对三大挑战
其一,是平衡属地化运营模式与集中化专业公司的关系。
曾经将金融企业和运营商进行对比。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非常关键,若出了问题,单笔业务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出于安全考虑,宁肯牺牲灵活性,也要维持产品的规范和统一。而通信业务有属地化竞争的特点,强调本地应对的及时性和灵活性,这一特征需要资源分散部署;而这一特征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成了非常大的劣势。
运营商的基地模式在机制方面曾是大胆的创新,产品创新层面实现了全网的集中与统一,但具体运营仍隶属于某一省公司,更重要的是:销售要借助其他省公司的力量和资源来完成。属地化运营导致运营商开展全网运营效率低、流程长,与互联网企业在响应速度、应对能力等方面相比,不堪一击。因此需要进一步打破属地化的限制,推行集中化、专业化;而新媒体公司的起步,首先面对整合属地化基地的难题。5+1是创新,但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二是如何建立创新机制,在互联网领域一展身手。
运营商以前看增值业务,是要收入、要利润、要效益的,这是运营商的基因,做的是互联网业务,但仍然忘不了用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比来衡量产品的好坏。而互联网思维不是这样,一边靠免费和颠覆打碎别人的饭碗,同时有投资者在资金和舆论方面的支撑,因此新媒体公司要希望与互联网企业开展竞争,不仅要有巧妙的创意、充沛的资源,更需要优秀的人才、专业的合作,而这些都需要新媒体公司在机制和体制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全球,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甚至互联网公司自己也在不断被冲击。而运营商作为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多年来也积累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稳定性、信息安全等方面拥有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新媒体公司脱胎于运营商,能否将互联网的特征和运营商的基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也考验新媒体公司的智慧。
其三是如何开展混合所有制的创新,能否引领国企改革的潮流。
既是互联网性质的企业,就要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游戏规则去玩。关于这方面,大家的期望很高,说法也很多。个人以为这是大势所趋,是组建新媒体公司时必须要体现出的新意。但具体的实施方式存在巨大的变数,在这篇文章里不谈了,只是期待新媒体公司的实践能走出一条新路,让传统运营商人士看到希望,走向未来。
说了这么多,人的因素非常关键。之前有互联网人士加盟中国移动做互联网业务,但是难以和运营商内部形成很好的沟通与互动,最终不欢而散。几年过去了,运营商内部也有不少有互联网意识的能人,他们更熟悉内部的工作流程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具备“折腾”的魄力和胆略。如何破如何立,新媒体公司的成立也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也许中国移动不仅成立一家互联网性质的公司,也许内部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激烈,也许下海会遭遇更大的风浪,但大家都明白,如果再不行动,也许已没有也许。
原标题:中移动搞新媒体:先挑战自已人,再杀入互联网
作者:宁宇(中国移动部门经理)
本文原载于:钛媒体
┄┄┄┄┄┄┄┄智信创元咨询┄┄┄┄┄┄┄┄
移动互联网转型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网转型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探索与系统资源整合的研究机构,为传统企业提供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规划及实施策略的咨询及IT支持服务。
机构出版物有《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重生战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之道》等专著。
公开课预告: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公开课即将启程
课程受众:
面临移动互联网转型压力的传统企业高管层
课程产品划分:
A:转型战略思考班(短期班,一天)
B:商业模式与转型战略研读班(短期班,一周)
C: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进班(长期班,1.5年)
课程产品的内容定位及主要价值:
A:转型战略思考班(短期班,一天):
Ø 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Ø 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成功因素
Ø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战略及及领导力要求
Ø 借鉴互联网企业及传统企业转型中的实践经验
B:商业模式与转型战略研读班(短期班,一周):
Ø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及创新思维工具
Ø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战略,并掌握相关战略规划工具
Ø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及领导力要求
Ø 借鉴互联网企业及传统企业转型中的实践经验
C: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进班(长期班,1.5年)
Ø 系统化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实践案例及规划方法工具
Ø 系统化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战略、实践案例及规划方法工具
Ø 系统化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提升之道、实践案例及相关方法工具
Ø 系统化学习优秀互联网企业实践经验,及传统企业转型经验
Ø 遴选具体的转型切入点,开启战略转型,并保持滚动评估
Ø 组建私人董事会,获得决策、资源、能力的持续支持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82859523
邮件:marketing@innocreator.com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
公司微信:zxcy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