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全才作家魏军——喜读魏军新作《不是文集的的文集》

(2022-04-07 17:44:14)

认识全才作家魏军

——喜读魏军新作《不是文集的的文集》

  

《不是文集的的文集》是一部全面了解作家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启迪作品。作品栏目有:中短篇小说、诗歌、影视剧本、文艺随笔、法制文学探索、文艺点评、关于前言和后记的探讨、友谊栈桥、方家评论、足迹、编后记等。记录了作家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深沉的足迹。

评价作家的才能,除对他的创作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加以阐述外,多是对其某部作品的得失加以评介,这是无可厚非的。在众多作家中魏军或许并不算是最优秀的作家,但就其涉及的众多体栽题材,并取得成功,在作家中却可称之为佼佼者,无人比肩。作为编辑出身的魏军,在漫长的编辑生涯中,他编辑出版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计其数,对他日后探索创作各类文艺作品构筑了丰厚的根基,使他在文艺创作领域中成为小说、诗歌、影视、理论等取得卓悦成就是名符其实的全才作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19月在北京文艺学会常务理事会上,魏军率先提出并创立了中国法制文学这一崭新的法律与文学交叉的文艺理论学科,给关乎古今中外法律与犯罪文学作品以科学的界说,成为中国法制文学理论不可替代的创始人。

魏军初创立中国法制文学理论时,著名文艺美学教授计永佑曾把他比作“冒死吃河豚鱼”担心地说:“对魏军,我一向的看法他是形象思维发达的作家,写小说手到拈来,讲美学理论,可能要‘隔山’了。”

魏军的《法制文学与创作》、《中国法制文学导论》理论专著出版后,荣获第一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特别贡献奖”并列为中国政法大学和部份政法院校研究生教材,为社会所关注。

计永佑教授读过《中国法制文学导论》后撰文说:“能把形象思维与理论思维如此灵活地驾驭齐驱,我当时也只见过两个人:一个是我在‘五·七’干校时的室友写《黄河大合唱》的张光年(光未然)同志,另一个就是人到中年的魏军同志了。现在这种人不可能是多如繁星的。”

 计永佑教授说:“在美学研究中,提出一个概念与论证一个概念,使之成为美学与文艺理论一个范畴,中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回想一下,我们在美学建立的几百年中,究竟创立了多少范畴?我们在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中创立了一个新的范畴,其价值与艰辛可想而知。“法制文学”这个美学与文艺理论范畴,在魏军那里是经过了快度过三十年了!

“任何一个学科的创立,任何一个学术范畴进入已经形成的学术体系,它必须完整的、有证明力的回答四个问题:对象、任务、方法及在学术体系中的地位。

“魏军同志的《中国法制文学导论》,对上述四个问题都作出了有逻辑力量的,有充分事实根据的回答。我们有理由确认:‘法制文学’这一范畴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美学与文艺理论体系。”这大概就是计教授所说“现在这种人不可能是多如繁星的。” 

魏军做编辑工作时,对书稿认真负责的精神,是时下编辑同仁们难以想象他对作者的质朴和真诚,因此他结下了众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作家和业余作者朋友。对此高原同志在评价魏军小说《烛光》精神时说:“我们有许许多多编辑工作者,从玄发朱颜,到银丝如缕,守着昏黄的灯光,一笔一笔地为别人加工书稿,一点一滴地在别人的书稿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然而我们的文艺作品,却极少去表现我们队伍中这样一批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们。而任何一部书稿,如果离开了他们,它就永远也不会踏入这个世界。这是一批作品最多而又永远埋名的作者。”这也正是对魏军编辑工作的肯定和褒奖。

魏军对于正在成长的作者,更是倍加帮助和扶持。他深知第一部作品出版对作者意味着什么,这可能会改变作者人生轨迹,因此格外认真、重视。《通向海关的小路》、《觉醒的警卫员》、《南园魔影》、《春风慈母心》、《滚滚松花江》、《破晓光华》等作品都是作者第一部基础的书稿,魏军编辑出版时,付出太多艰辛,不仅为作者实现了作家梦,还都进入了省、市作协和文联领导岗位。

和作家交朋友是魏军编辑生涯中最平常和令人感动的事。1980年,王亚平告诉魏军他要写一部以十年动乱为背景,反映侦破刑事犯罪的作品——《刑警队长》。反映刑事案件作品,在文化大革命前是创作禁区,“文革”后迎来了文艺创作的春天,这类题材作品一经出版,定会在社会上产生共鸣和反响,魏军当即表态全力支持。为这创作这部作品,魏军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和王亚平探讨作品的创作,还亲自帮王亚平搬家,深深感动了王亚平全家。《刑警队长》脱稿后,因不便说出的原因,群众出版社未能出版,魏军建议王亚平把书稿交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刑警队长》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作家创作或以小说为主,兼或诗歌;或以影视为主,兼或散文……均视为正常,仅此而已。而魏军的创作却是小说、诗歌、影视、随笔、杂文几乎涉猎文艺创作的大部,这和他多年从文艺编辑接触各类文艺作品有关,其生活功底深厚可见一斑。

魏军是一位开拓型的作家,他不满足现有文艺百花园的固有模式,仍另辟蹊径,不断开垦新的处女地。

1980年为扩大群众出版社在社会上的影响,魏军创办了大型文学期刊——《啄木鸟》,架起了与与群众通的桥梁。

198110月创办成立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当选取为会长。

19853月创办并主编《侦破小说选刊》杂志。

19855月创办并主编《世界奇案佳作》丛刊。

1986年创办成立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主办的“警官教育出版社”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

200810 月创办成立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当先为会长兼秘书长等。

魏军不仅具有在文艺领域全才创作能力,而且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才能。他无私的创造性劳动,给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财富,让更多人在他开垦的文艺百花园中耕耘、播种、收获、发展……

古人把具有这样品德的人称为“三不朽”。

何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立德: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也有同样上述记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简言之:立德:树立德业。立功:建树功绩。立言:著书立说。可见“三不朽”者,创业垂统,创基业传后代(人),为可继也。

作家魏军在文艺百花园的开拓精神是正是“创业垂统,创基业传后代(人),为可继也。”令人注目、敬仰。

魏军出任中共中国文联文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后,也不忘初心为法制文学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此《不是文集的文集》出版社时,责任编辑在编者的话中写道——

“魏军这个名字,自1980年他负责创办《啄木鸟》杂志和1981年他创立了中国法制文学理论以来,就一直与法制文学紧紧连。他是北京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和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创始会长,37年来一直从事法制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他对法制文学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感染和激励了许许多多年轻人。他身体力行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为中国法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社出版他的《不是文集的文集》,意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文学爱好者,如何坚定走上文学创作成功之路,有启迪作用。这不仅是他的期望,也是他奉献给读者的一片赤诚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