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碗白粥,一碟咸菜

(2017-06-04 21:52:10)
盛夏,风都是热的,像刚从火炉溢出来。食欲和心情如同"比翼鸟",黏劲胜似502。心情闹别扭,食欲也必然大损。
一碟酸辣的的咸菜,就着一碗浓稠的白粥,既讨好了胃口,也取悦了心情。这真是夏日里的至臻美味。

汪老先生在《咸菜和文化》里提到:“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在市井小民眼里,咸菜,思之口齿生津,食时开胃爽口,饱后回味无穷。吃多了还易被齁住,只得拼命灌水。但日常三餐,就是离不了。有俗语云“三天不吃咸菜汤,脚骨有点酸汪汪。”也足见前人无腌菜不欢。
老家巷子拐角处有户人家,夫妻二人,男人卖苦力,女人卖咸菜。天刚亮,男人就在码头,拉板车送鱼货,而女人在自家院子,捞咸菜开摊做买卖,虽离大富大贵甚远,但小日子过得也算红红火火。
我记忆最深的是,她家院子里的那几口黑乎乎的大缸。每次开坛,酸咸的香气便随风飘入我家院子,很是刺激食欲。她家的咸菜无需招牌,循着气味,保准能摸到她家。
她家咸菜个头大,肉瓣肥厚,金黄油亮,酸香扑鼻,还有些许冲鼻的南姜香气,格外醒脑开胃。尤其在夏日,食欲不振的人往往闻到香味,就晓得胃口即将得到解放。

她家咸菜,生吃熟吃,各有一番风味。生吃,酸咸中带有丝丝甘辣,很是下粥下馒头。熟吃则常与猪肉同炒,爽脆解腻,恰到好处。因此,街坊邻里都只认她家的咸菜。


每日清晨,妈妈总打发我到她家买咸菜,就粥配馒头,真是一顿顶饱。一到她的摊位前,我就甜甜喊声“婶婶”,也难怪她常给我挑最好最嫩的。有好几次,我瞥见她忙活着腌咸菜,美的真像一幅画。我也老是不有自主跑过去打下手。
她家院子一角堆放着若干袋包心芥菜(又称"大菜""大菜蕾"),青绿肥壮个头大,量还不少,垒得比我还高。那时,我还小,只能帮着递芥菜,芥菜太沉了,一次只许递一个,一趟下来,累得慌。

包心芥菜

婶婶将芥菜择好洗净,一分为二,置于大脸盆里,撒上一层薄薄的海盐,估摸十几分钟后, 用适当力度来回搓,直至外瓣变软,再一层一层码入黑乎乎的大缸里,一层菜一把盐,盐里还撒了南姜末。码实压紧了,再倒入特制的“老卤”直至淹没芥菜, 最后压块大青石。等待个十多天即可出缸售卖。
婶婶将芥菜择好洗净,一分为二,置于大脸盆里,撒上一层薄薄的海盐,估摸十几分钟后, 用适当力度来回搓,直至外瓣变软,再一层一层码入黑乎乎的大缸里,一层菜一把盐,盐里还撒了南姜末。码实压紧了,再倒入特制的“老卤”直至淹没芥菜, 最后压块大青石。等待个十多天即可出缸售卖。
活干完了,婶婶会装上一袋子刚开坛的咸菜让我带回家,这算作工钱吧。也是,越淳朴的人,越信奉着老祖宗那套“有劳有得,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规则。
想起她家咸菜,我总记得,那年夏天,傍晚时分,婶婶和她男人在院子里吃饭,桌上仅有两大碗稀饭和一碟五花肉炒咸菜。两个人呼呼吃了起来,咔嚓咔嚓,又拨了一大口稀饭,鼓着圆圆的腮帮子,彼此相视一笑,犹如分享着稀有美馔。原来,比起跟挚爱同吃一顿饭,世上山珍海味,绝美佳肴也不过如此。


于我而言,那两碗稀饭和一碟小菜,都是记忆里的至臻美味,也寄托了我对婚姻的向往,温暖与柔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高考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