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吃原理与康复》读后感
(2016-01-10 09:45:19)
标签:
秋水理论口吃治疗口吃原理与康复 |
分类: 矫治体会 |
由恨若秋水老师著述的《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我研读过几遍。深受多年口吃之苦的我,因秋水理论而彻底释然。我认为这是一本能帮助和指引口吃病患者尽快走上正确的康复之路的好书。
我从小就有口吃,在父母的提醒和责备下开始介意口吃,越提醒越责备,我就越难发,慢慢变得害怕和逃避讲话,最后发展成了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口吃病患者。《口吃原理与康复》中有一章专门讲解儿童口吃的预防和治疗。这些内容我都深有体会。我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曾出现过重复和连发型口吃,我对此十分敏感,也总是提醒他要慢慢说,不要重复,因为我一直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不幸成为像我一样的口吃患者。好在那时家里除了我以外,都不是很在意孩子的口吃现象,孩子的性格也不那么敏感,后来不知不觉说话就流畅了,我才大舒了一口气。看这本书时我想起了这件事,对照了我自己,发觉我对口吃的错误认知和偏常心理,不仅让我自己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口吃患者,还差点让家里又产生出另一位口吃患者。
多年来在我看来,口吃是我最大的缺陷,更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虽然我从没有参加过口吃矫治班,但也曾尝试过不少方法去矫治口吃。大学期间,因为口吃我曾咨询过学校的心理医生,也请教过曾患口吃、常在国内外演讲的心理专家,他们都劝我不要那么介意口吃,要慢一点说话,不要急于表达等等,这些建议对我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我也买过天医口吃矫正器,也曾努力的去练习,但是遇到难发时,无论我怎样慢说话,怎样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情,怎样努力去克服难发,我还是说不出来。而且我并不敢公开使用矫正器,害怕口吃的紧张心理也没有得到缓解,矫正器最终也被我束之高阁了。痛定思痛之后,我认为与自己这个最大的缺陷作斗争绝对没有胜算的可能,决定不再与口吃正面冲突了。
《口吃原理与康复》从语言系统开始,详细而有条理地阐述了口吃原理、口吃病的治疗和口吃病的康复问题,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病态性口吃和恐惧逃避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实质。这一切都源于我对口吃的错误的认知和态度,源于我不服从情感规律的强迫思维。口吃并不是我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天大的缺陷,心理障碍也绝不是因为我有口吃现象而导致的,而是我绝不允许口吃的错误认知和态度导致的。想想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情况。以前我一出现口吃,就感到无地自容,沮丧和纠结很长时间。看到或听到旁人说话口吃,我也浑身不自在,甚至听到别人谈论口吃,我心里也会咯噔几下。我也看到别人发生了口吃受到了嘲笑甚至感到尴尬,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是我做不到。我认为是我脸皮太薄、性格太敏感了。
《口吃原理与康复》深入浅出地剖析口吃病的实质,阐明病态性口吃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让我明白了我的预期性口吃、反习惯口吃和反射性口吃都是在我不断地对抗口吃和纠结口吃中形成的。我的不讲策略的对抗和无休止的纠结,使口吃反射不仅得到了泛化,还达到了病态性口吃的终极---反射性口吃。这是一种没有预期的反应的“触景生情”式的口吃,也是我以前最想不明白原因的的口吃类型。自己种下了恶因,自己却浑然不觉。所以我也认同,并不是口吃现象越少,口吃病就越轻。往往是相反的情况。也就是口吃现象越少的口吃病患者,心理障碍就越重,逃避和纠结也越多,病态性口吃的条件反射也越牢固。因为口吃病的根源是对口吃的错误认知和态度,也就是决不允许一个字的口吃的心理,连这么一点口吃现象都不能允许的人,其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在帮助口吃病患者认识口吃,认清口吃病的本质,摸清口吃病的发展规律,消除心理障碍之后,口吃患者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到在战略上藐视口吃了。而如何在战术上重视口吃,在说话中尽可能地不发生伤害自己的口吃,《口吃原理与康复》中也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方法技巧,但这决不是教人某些驾驭口吃的具体的技巧,而是教人去举一反三,创造适合自己的技巧。但使用技巧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付难发,而是在难发的时候能有效地去迂回,以便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口吃原理与康复》这本书清楚地解答了我对口吃的各种的疑问,让我最终自觉地放下了口吃,坦然地接纳现状,以平常心对待口吃,安心地工作和生活。这种不再把什么事都跟口吃联系在一起的正常心态,是我之前从来都没有过的。这让我感到很放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