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老河口城乡的丐帮组织及活动
作者 宙尔
乞丐是以乞讨求食为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乞丐的历史,几乎与文明社会同时开始。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史书记载很少,但文人墨客的私家笔记或野史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载。从这些分散的但又宝贵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到一个纷纭复杂的一个社会侧面。
清代后期到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压榨,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行乞要饭人口越发众多。很多都是身有残疾,没有生存能力,被逼得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只能跟着团头抱团取暖。有钱人把钱财万贯化成灰烬,而路旁的乞丐空腹在啼饥号寒,这种景象在旧时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真是钱财万贯奉菩提,火化成灰尚信迷;盍乞一文略施舍,路旁饥妇抱儿啼。
丐帮是指已转化为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乞讨者组织。不同于那些因天灾、疾病、祸患、战争等导致的一般临时乞讨者。那时,光化(老河口)城乡的乞丐帮会被称为“灰堆”,栖息之所也叫“灰堆上的栖留所”。乞丐集中栖留的地方也被称作“状元府”,因北宋宰相吕蒙正曾乞讨要饭,经受了很多磨难,后科考状元夺魁故名。乞丐组织严密,帮规森严。入帮首先要有人引进、担保,然后履行仪式过“三关”。经“三关”考验合格,才算正式成员。所谓“三关”实际就是向入帮者讲授帮规《十戒条》、《十案刑》如禁越边抽舵(盗邻)、引马上槽(露劣)等,讲的大都是行话,并请新成员挑选“手艺”。“手艺”有公开和秘密之分。公开的有沿街叫唱“劝世文”的,有“打莲花落”、唱顺口溜、“糊佛爷头”(即头上糊泥巴,强讨恶要)、“开天窗”(即头皮上开口,以板子打头,流血恶要)、“拉乌龟”(一人饰戴乌龟壳,一人拉着,沿门挨户讨要)、“耍狗”、“玩蛇”等十多种。秘密的有“踩戳”、“马戳”、“内戳”、“收浆”(偷晒洗的衣服)、“扣二四”(掏包)、“打哥”(偷鸡鸭)等等。要“学艺”3年,3年内弄到的东西,除维持自己最低生活外,其余全交“前人”(师傅),3年后弄到的东西归己,但要向“前人”进贡。
政府对乞丐进行制度化管理,事实上承认了乞丐的职业化。地方政府将乞丐编入保甲组织,选立丐帮团头为管束之人,查造丐户牌册。光化的乞丐头不叫帮主,叫团头。管理乞丐的团头本身也是乞丐,但他是官方指定的。人选由栖留地保长或管辖地段的衙役推荐。乞丐的保甲册牌名为“丐头循环册”,列有丐头姓名及管理乞丐人数、年龄、籍贯、体貌特征和栖身之所。册上还注明各帮乞丐只许在哪些范围内行乞,不许硬索强讨,并不得走出指定行乞范围,到别处滋事等等。
光化县境内,乞丐组织共有光化帮、谷城帮、蜀河帮、襄阳帮四帮。各帮内还有若干分支,一般由师傅或团头指定人牵头掌握。乞丐均按帮内“家谱”另起名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单身,也有家庭。并划定活动范围,各守其位,各务其业。由各自的“团头”管理。
光化帮。光化帮也叫马窟山头,是光化乞丐的主体。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班辈不乱,班辈为“慈、爱、宽、绪、敬、让、山、河”,清末至解放前其“团头”都是肖爱取。肖爱取的徒子徒孙无以计数。分栖于“两官一私”三个状元府:官府提供的叫官棚子,一个在花城门内回回院,由肖爱取的徒孙马绪元掌握;一个在水西门内观音堂,由刘亮文掌握。一个私棚子,也叫鸡毛店,是团头肖爱取自己建立的,其他乞丐入宿要交宿费。
谷城帮。谷城籍的乞丐在光化行乞的一帮。班辈为“鸿、隆、山、河”,“团头”依序有钟鸿发、龚隆章。活动区域在老河口下半镇至原属谷城县的仙人渡一带。谷城帮每年五月二十八,要邀请光化、蜀河两帮班辈高的乞丐到谷城做“四亩地会”。其来历是,古时一个县如果发生子弑父的逆案,是全县人的耻辱,上级要削去县城城墙一角示警。谷城曾连续发生逆案,把城角都削光了。谷城人实在脸上挂不住,就向光化借城角。把官府的四亩地给光化,可修复一角。每年五月二十八办城隍庙会还要请光化人参加,以示敬意。光化便把出席活动的人员派给了状元府,慢慢形成了例规。
蜀河帮。班辈为“得、胜、回、朝”。清末“团头”是巩胜亭,在光化人数不多,大都是过往暂住。清时,陕西安康蜀河镇乞丐曾帮助光化县破获一起重大案件,并将犯人拿到。为感谢蜀河乞丐,光化遂允许蜀河乞丐来光化行乞,来不挂号,去不交代。
襄阳帮。班辈是“万、里、同、山”,清末“团头”是汪同林,主要在靠近原属襄阳县的张集一带活动。
丐帮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散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嗅觉灵敏,消息十分灵通。旧时,除日常乞讨外,还常常“赶期吃场伙”。哪里有红白喜事办酒席,再远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这是因为他们有一套联络系统,与戏班、响手暗中往来,互通情报。几乎每天都有宴席参加。遇上谁家办喜宴,他们便集体去吃场伙。先唱一出莲花落贺喜报到,一般支客会安排他们先到寺庙或其它背场里休息,等到客人宴席已毕,再根据乞丐的人数另开一席或几席招待他们。如果,席面不好,或有怠慢之意,团头会立即翻脸,掀桌砸碗,骂个狗血淋头,主人家就得出面道歉,再重新坐席上菜才可。吃不完的饭菜还要一一倒入褡裢带走。一天遇一家酒席叫小期。如果遇上两家以上办酒席的叫大期。大期时,团头会只选一家赴吃,给其余各家支客协商,按人头给一份银子,不再吃席,叫“卖台子”;主人家也想图个干净,求之不得。
丐帮消息灵通是出了名的。上至县太爷的每日行踪,下至鸡子尿湿柴的小事,都逃不出丐帮的法眼。旧时,官府、会、道、门、军队等等常常拿钱向他们换取情报。深谙此道的侵华日军间谍,在轰炸老河口时就曾利用丐帮获取过情报。当然,绝大多数丐帮成员虽然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社会最底层,也依然和广大普通民众一样,心中存有正确的是非取向和民族大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