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答辩题(1)
(2017-07-03 23:16:53)
标签:
转载 |
分类: 育儿 |
语文基础知识问答题
1、请举例说明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2、请列举出小学生易出现的几种病句类型(三种以上)及修改方法。
(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代不明
3、“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是比喻还是拟人,试结合本句说明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
(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2)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4、下列对联的顺序(上联、下联)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甘面壁读十年书 愿乘风破万里浪”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5、评析下面两段话的优缺点在什么地方:
1、那风刮得好大呀,真是大得不得了,我简直没见过。
2、风刮得好大呀!刮得树叶飞上了天,刮得小树折断了腰。
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哪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7、《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如下,请谈谈你对三个不同学段要求的理解。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题要点:第一学段是“学习用”,强调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朗读,强调的是过程;第二学段是“用”,强调实践,形成习惯;第三学段是“能用”,强调的是能力上的达成度,具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8、请说明音节的定义及一般结构。
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普通话里,除个别情况外,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韵母内部又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
9、请简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0、填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1、新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请说出有什么不同?
多认少写
12、新课标在《关于写作》一节中所表述的“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