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中心:从科学角度用现代技术介绍北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习俗

标签:
北极中心萨米人北极光极昼雪橇 |
分类: 北欧5国、北极圈、峡湾 |
北极中心:从科学角度并利用现代技术介绍北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习俗。位于罗瓦涅米市中心。
北极中心实际是拉普兰大学的一个系,主要研究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萨米人的狩猎习俗,以及开发利用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北极中心的互动娱乐展出使游客能够欣赏美丽的北极区,北极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工业化和现代化对极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在极光观测室,躺在专用座位上,通过光学视频观测北极光
北极熊标本,站立高度可达2.2-2.5米
以下按参观顺序:
北极中心和拉普兰省立博物馆。外景。两个机构在同一建筑内,北极中心在左侧,拉普兰省立博物馆在右侧
长174米,宽30米的玻璃通道。充分利用自然光取暖和照明。
下电梯,进入地下部分。左侧是北极中心,右侧是拉普兰省立博物馆。
整个建筑物内的大多房间都在地下。反映了这样一个理念:在气候恶劣严酷的北极,植物和动物只有在地下和雪下才能继续生存。
极昼就是一天24小时,没有黑夜,全是白天。
因为地球转动是倾斜的,夏季,地球转动时,北极朝向太阳,如论地球怎样转,总是朝向太阳,所以就出现极昼。南极圈和北极圈是对立的,所以北极出现极昼时,南极就出现极昼。极昼和极夜只会出现在夏季和冬季。
我们到罗瓦涅米时,没有赶上极昼最佳季节,但几乎接近极昼。晚上12:30天才接近黑,早上2:00左右天又开始亮了,夜晚时间只有1.5小时。
北极光的形成原理: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本质上来说,极光是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层(距离地面100-200公里处的高空)运作激发的光学现象。它的形成有三大要素:太阳风、地球磁场、大气。所谓“太阳风”,是太阳对宇宙不断放射的一种能量,它是由电子与质子所组成。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放射出无数的带电微粒,当带电微粒流射向地球进入地球磁场的作用范围时,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便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因而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
在极光观测室,躺在专用座位上,通过光学视频观测北极光
模拟萨米人的生活,窗外北极熊在向室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