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p9.pstatp.com/large/321a0004779afc914f53
泥塑正面照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自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清军入关至1912年辛亥革命后溥仪逊位,有清一朝共享国268年。如果从努尔哈赤算起一共历经十二帝,在这些皇帝中有我们所熟知的文治武功见长的康熙和败家富二代乾隆,也有被大家所诟病的咸丰和同治帝,可以说每个皇帝所处的时代环境及作为给后世人留下了评判的标准,而说到这位皇帝则大家多少都有所耳闻,他算是清朝皇帝中最让人佩服的一位,如果说努尔哈赤创制了清朝,康熙统一了中国,那么他的作用则是让清朝能够在中期危机中扭转乾坤顺利延续下去,这就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
http://p1.pstatp.com/large/322c0000b26e5a818bba
雍正宫廷画像
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一开始胤禛并不是皇位的首选人物,却能够最终获得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之争的胜利可以说绝对有着过人之处,康熙一生儿子众多,我们都知道年轻时的康熙平三藩、收复台湾基本奠定了清朝的疆域版图,算是清朝最有贡献的皇帝之一,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特别是晚年的康熙面对大位的传承被搞的整日焦头烂额。一开始被立了几十年的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因图谋不轨而罢黜,引起了皇八子和皇长子的觊觎,导致了很多闹剧,让康熙非常反感,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但复位后的胤礽不改习气,最后彻底被废,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再立太子。
http://p9.pstatp.com/large/32290002d081b8bea6fa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编号为“故937”,定名为“泥塑雍正像”
胤禛善于韬光养晦,在立储之争的漩涡中不张扬,所以当皇八子胤禩和皇长子被康熙抛弃的时候,雍正用着踏实和无为向康熙示好,后终于在年羹尧隆科多的帮助下获取了这场夺嫡胜利,顺利荣登大位,说雍正是有清一朝让人敬佩的皇帝其实源于他的勤奋,从康熙晚年起,国库空虚,危机四伏,特别是官场的腐败凸显严重。上位的雍正非常勤勉奏折的批阅不过夜,为了充盈国库而推行改革,遭到了很多士绅的反对,刚强的雍正没有退缩,雍正在位13年只是写下的批语就有一千多万字,知道皇位来之不易的胤禛,锐意进取,用了仅仅十三年使得国家欣欣向荣,同时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乾隆盛世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乾隆本人好大喜功,算是皇帝中的富二代和幸运儿,没有经历后来的鸦片战争和政治危机,吃着爷爷康熙特别是雍正的老本,所以当乾隆禅位之后,清朝基本属于大厦将倒的状态,就这样一个自称“十全武功”的人活生生把一个国家的基底给败光了)。在古代论一个君主的贤能,雍正可以算一个,其勤勉励志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http://p9.pstatp.com/large/321200038a377ba18aa6
雍正泥塑正脸照
关于皇帝的容貌很多都是通过宫廷画来展现的,我们很容易看到清朝十二帝的标准画像,却不容易去更直接的还原其真容,如今故宫保留的一件珍品揭开了雍正的真实样貌也算是难能可贵。
http://p3.pstatp.com/large/32290002d0e7cff8c8e5
这座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泥塑由清宫造办处从苏州召募的艺人捏制,原藏景山 寿皇殿,曾为清朝皇宫敬奉祖先之地,其高32厘米、宽14.3厘米,文物编号为“故937”。此塑像没有身着龙袍和衮服,容貌也较为年轻应该是胤禛当皇子时的真容,塑像内穿杏黄色吉的服袍,外罩蓝色四团如意云纹吉服褂,坐在一张圈椅上,形态与清宫御藏雍正画像的非常相似,白面朱唇,颧骨突出,这同时也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保存的泥塑雕像,基本可以通过它来还原雍正皇帝的真实模样,如此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平时我们看到清宫画中或者电视剧中的样貌大相径庭,在感慨颇多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泥塑高超技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