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亡后的南明小朝廷为什么没能像北宋灭亡后的南宋那样延长国祚再续百年辉煌呢?

(2017-01-17 18:00:19)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文/历史山人   )                                                    
    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清军突破山海关,明朝灭亡。在随后的较短时间里,逃亡到南方的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迅速组建了“南明小朝廷”,仅过不到一年时间的1645年南明弘历帝朱由崧就被逮获而处死,后来又陆续冒出了:鲁王监国、隆武政权、永历政权和明郑时期的几次政权更迭,但可惜的是都没能够延续明朝国祚,继续书写大明王朝的辉煌,最终以清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纵观明末风云,其实和北宋靖康之难前后的背景是多么的相似,一样的处境,遭受一样的民族(女真族)侵犯,但是却是不一样的结果,无论历史如何评价高宗赵构的软弱无能抑或是秦桧的汉奸无耻还是对岳飞英雄事迹的千古哀叹,南宋终归是保存了国本延续了国祚继续了历史的辉煌,而终南明一朝给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惋惜和悲叹。
分析和讨论明亡之后的南明为什么没能重整旗鼓收复河山于江南偏安一隅应从以下几个原因来窥探。
一、各地农民起义:自明中后期阉党犯乱以来,明朝各地的起义是此起彼伏,从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一直到明亡的1644年各地大小暴乱数万起,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为多见的,而且产生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秀,他们的影响力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农民起义中也是排在前列的,明末起义之密集,暴动之繁多也是世所罕见的。这一块是对大明王朝来说是致命的一个打击,连年的农民起义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了饿殍千里,万里无收的恶果,相比于北宋年间的方腊起义和梁山起义来讲,它们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北宋的农民起义对王朝的危害相对较小,连年的起义兵变造成了明朝根基的动摇,可以说后来的南明想东山再起也是一线渺茫。
二、女真人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在山海关外异军突起的女真族可以说是实力强大,历史是何曾的相似,和北宋一样,明朝也是灭亡在女真族麾下,但是境遇不同的是北宋时期的金朝女真汉化程度没有明末时候女真族那么高,对汉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为后续灭亡明朝奠定了文化基础。宋金时期的女真部落分散,而且民族学习能力没有明末时期的女真人强,经过努尔哈赤对女真部落的统一之后,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呼尔哈等多个民族纳入到八旗之下,建立了满族,从传统意义上讲,满族范围比女真族更广,实力更强,组建后的八旗军在当时属于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在明末众多起义军和明军队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三、继承者的合法性对南明朝廷的打击:了解两宋历史的人都知道,南宋之所以能连横抗金一个核心点就是南渡后的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亲儿子,自东京开封遭金军入侵之后也只剩下康王赵构一个唯一的宋室正统血脉,从大臣军队及人民的认同感上面也是非常具有凝聚力的。而自崇祯殉国后,没有一个属于直系血脉的继承人,基本都是皇室宗亲,因为200年大明的宗室庞大造成了南明皇帝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内斗和犯乱也是南明小朝廷没能坚持下来的一个原因。
四、明朝中后期南方经济的严重破坏:众所周知,北宋末年的南方经济非常富庶和发达,虽然北方连年征战但是对长江以南流域的破坏和影响是非常小的,而且开放的远航贸易也使得东南沿海的实力得以壮大,这也是为南宋建立后能够快速恢复国力奠定了基础。而南明的境遇确实不一样的,自天启朝以来,南方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张献忠征战湖广和四川地区对当地百姓的屠戮和经济破坏,造成了当时四川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景象,可谓是天人共愤。所以后来没有了湖广和天府之国经济支持的南明也是苟延残喘,最终没能中兴大明。
五、南明没有一支抗清的有力组织军队: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在关键时期打开了山海关,使得清军对中原长驱直入,其实自崇祯末期开始,不论是袁崇焕的处死还是后来的洪承畴的降清都对明末的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的南明王朝更是没有一个像样的有力组织来抵抗清军。反观之,北宋灭亡后,不仅出现了宗泽为首的前期抵抗将士,而且“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的强有力反击也为南宋能够偏安一隅打下了赫赫战功。
因此,南明成不了第二个南宋是受了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悲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