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成龙为什么可以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

(2017-01-11 16:13:48)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历史

       http://s5/mw690/002Dx6YCzy77U2D8GUYe4&690


     2017年新年热播电视剧《于成龙》在央视上映后得到了很好的反想,不禁有人会问:于成龙到底是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到底做了什么而被会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

http://s11/mw690/002Dx6YCzy77U2HaaGm0a&690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朝山西永宁(现吕梁市方山县)人,此人是大器晚成,40多岁的时候才真正的入了国子监学习结业,在古代,“三十而立”是衡量每个人的座右铭,但是于成龙却不服输,在44岁时候抛妻别子出仕为官,怀揣“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委任出任广西罗城县令。其实在这之前的于成龙经历过崇祯朝的乡试因为不满当局的舞弊而罢官而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于顺治十八年开启波澜壮阔让世人所称道的官场佳话。

http://s10/mw690/002Dx6YCzy77U2I5Fe9e9&690

       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各地吏治可以说非常混乱,经历了明末的农民起义和清朝入关平叛叛乱的战争,终于在康熙继位的时候得到了安稳,全国百废俱兴,老百姓希望和平也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清朝时的广西罗城县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偏远的边疆,荒芜人烟,由于之前时局的不稳,造成了之前的两任知县一死一逃,被人称为是“鬼门县令”,罗城民生凋敝,县衙也只有破房三间,城内只有居民6户,茅屋数间,条件非常的艰苦,后来实在没辙,于成龙只能在关帝庙里办公,前后的五个仆从或死或逃,但是他却一直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在罗城县为官三年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使得罗城焕然一新,治安从匪患成灾到广西第一的成绩而受到两广布政使的赞赏,成为广西全省治理的典范和榜样。

http://s16/mw690/002Dx6YCzy77U2J4jb9ef&690

康熙六年由于治理有方加上两广总督金光祖的推荐下,于成龙擢升为合州知州,在合州为官不到2年的时间里,于成龙带领当地百姓开荒拓土,使合州人口骤增,百姓安居乐业,1669年康熙八年再次擢升成为胡广黄州府同知,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三藩之乱后吴三桂在湖广两地委任“伪札书”发动暴乱,这时已经身为武昌府政务的于成龙在短短二十日之内平叛了叛乱而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后来于成龙仕途顺利一直做到总制两江总督直至病死任上。

http://s15/mw690/002Dx6YCzy77U2KSjp4ce&690

        当整理于成龙遗物的时候,发现木箱里只有一身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于成龙出殡的时候,街上男女老幼,商贩僧侣都痛哭流涕,可见老百姓对他的爱戴和敬重。康熙帝破例亲为于成龙撰写碑文,并称其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http://s4/mw690/002Dx6YCzy77U2MBfJ943&690

       于成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着官阶的高升,于成龙更加认识到廉政清明的重要性,在对自己和家人上不讲究吃穿喝,为扼制官场的奢侈腐败,于成龙带头“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因此人民亲切的称他为“于青菜”。“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在他的带领下部下也是一样的清正廉明。于成龙天南海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子也是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廉节操享誉当时成为为官人的模范。

http://s15/mw690/002Dx6YCzy77U2NErca6e&690

       时至当下,于成龙为官做人的风范和节操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中华传统的美德是值得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