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011-10-19 10:50:17)
标签:
杂谈 |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该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同时,对于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特点,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有重要作用,训练学生遇见实际问题时如何转化成可行的实验方案,加深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对照、单因子变量、随机性、重复性、简约性。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4. 体会预实验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三. 前期准备:
四.教学建议:
五.实验过程:
设计实验:
[请学生思考:是否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确定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教师提示: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如果单因子变量是NAA的不同浓度,处理的时间长短应该一致;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该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
预实验:
1) 枝条的选取、处理:
[请学生思考:为何要选取一年生的枝条?枝条下端为何要削成斜面?为什么要每组五支不是一支就足够?]
2) 配制溶液
[请学生思考:将第一组浸没在清水中的意图是什么?]
3) 浸泡NAA
4) 水培观察或者砂土法
[注意: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请学生比较水培法和砂土法哪个效果更好?]
5)结果分析
附表1:预实验记录
|
空白 |
2ppm |
4ppm |
6ppm |
8ppm |
10 ppm |
12p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生根数目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范围(以浓度为4ppm和6ppm为例)
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浓度区间进一步以0.2(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浓度梯度)作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 枝条的选取、处理
选取一年生的、发育状况相同、粗细相同的且把芽和树叶去掉的迎春花枝条44支,分成11组(处理方法同上)。
2) 配制溶液
分别配制4.0
3)浸泡与观察同上
附表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4.0 |
4.2 |
4.4 |
4.6 |
4.8 |
5.0 |
5.2 |
5.4 |
5.6 |
5.8 |
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推出结论
实验结果: 从(附表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不一定是规则的单峰曲线)
5)表达与交流:
六 .课题讨论
1) NAA为什么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 本实验采用了哪些对照实验法?目的是什么?
3) 为什么要选取一年生的枝条?插条下端为什么要削成斜面?
4) 生长素的浓度越低越好吗?
5)扦插枝条内部有没有生长素?没有生长素植物会不会生长?测得的生长素的浓度是外源的还是内源的?
6)影响生根的因素除了生长素的浓度还有什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