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儿时浦东的小火车

(2013-06-12 03:22:28)
标签:

散文

随笔

人生感悟

分类: 散文随笔与小品
                   忆儿时浦东的小火车
                                              文/  燕铭

    儿时记忆中非常难忘的是浦东的小火车。
    在我有记忆时起,它已在浦东的大地上轰轰隆隆地匍匐爬行了几十年。
    我不知道它建造的确切年限。听说是解放以前1930年代由川沙的一帮乡绅贤达,在著名人士黄炎培的倡议下,鉴于当时的川沙县城地处偏僻,离市区太远,交通极为不便,为解家乡百姓出门之难,便义举集资建造的一段铁路。
    这段铁路全长大概三四十公里,从川沙县城到高庙庆宁寺,沿途设有暮紫桥、小湾、大湾、龚路、曹路、邵家弄、新陆、金桥等十来个车站,通行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条铁路当时大大方便了川沙老百姓的进出,和市区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同时使川沙县城与市区紧密联系起来。
    老早子,川沙还没有公共汽车线,出远门一般要乘船走水路,这条铁路线是当时唯一的正规交通线。
    小时候曾记得,当时从川沙县城到市区的交通,一是乘火车到庆宁寺,然后摆渡到复兴岛经过定海桥进入市区;一是乘公共汽车到塘桥,然后摆渡到董家渡进入市区。两条交通线进入市区的时间差不多,主要看你到市区的什么地方,比如你要到十六铺、城隍庙,那肯定要乘公共汽车——塘川线,到塘桥直接摆渡就能到。
    我对乘火车的热爱,就是从那时形成的。这小火车都是蒸汽式火车,通行的绿色车皮,拖挂八节车厢。车厢内都是对排座位,就像现在的地铁车厢,座位少而乘客众多,大多数人只能站着。每到车站往往下车的人很少,而上车的人很多,所以越到后来,火车越来越拥挤。
    从家里出来到铁路车站,距离较远,通常要走半小时的路。但一想到就要乘上火车,也就不感到枯燥与路远,疾步如飞,心情早已被那两根绵延悠长的铁路轨道牵引住了。
    “呜!。。。。。。”吐着浓浓蒸汽的火车头,从远处驶来,缓缓出现在翘首盼望的视线中,好像总是先恰倒好处的显现在车站不远处的弯道处,再一点点慢悠悠地露出它那长长的身躯,然后气喘吁吁的停靠在车站。我跟随着大人们亟不可待的钻进拥挤的车厢,开始享受这美好的旅途时光。
    站在车厢的窗前,看车厢外迅速后退的风景,那一块块绿幽幽的稻田,那一根根直挺挺的电线杆,那一条条蜿蜒的小河,那一簇簇的村落民居,那纯粹乡间田野的片光积羽,在我幼小的脑海里,一次次一次次地就此镌刻下了永远难忘的影像。那一个个记忆的碎影,如今时时闪过,唤起我对儿时故乡美好的情感。当时的铁路两旁多是一派荒野田地,淳朴的乡村景象,那是未被工业化侵略污染前的人间乐土,恍如前世,现在想来是如此的珍惜!
    大概在1970年代的中期(1975年左右),突然那运行了几十年的横贯浦东大地的铁路轨道被迅速拆除了,彷佛一夜之间毫无预感似的,小火车从人们的视线里默默消逝了。铁路路基被铲平,铺上了柏油马路,公共汽车——沪川线开始穿梭在原来的铁路线上。
    我当时的心情想起来别提有多么的失落了,想到再也看不到那喷着白白浓烟的小火车,彷佛一下子拗断了自己儿时的纯真美梦,就像童年时代的许多乐趣,忽然失去了的将再永远也找不归来。
    现在在浦东川沙镇的东门老火车站原址,有一个蒸汽火车头的模型,立了一块纪念碑,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川沙小火车终点站。每当路过这里,眼前就浮现出当年火车站前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的场景,虽然是1970年代沪上小镇的历史场景,但彷佛还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某一天,我与同学们去县城电影院看黑白片《侦察兵》——当时很火的一部战争片。
    看完电影要及时赶末班火车回家,当心急火燎到火车站时,进口处检票栏栅已关闭,火车已在“呜呜”鸣号。
    我和另一个同学在栏栅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车上的同学正在向我们招手呼唤呢!
    我们俩急得直跺脚,在外面使劲地呼喊,在我们的哀叫声中火车漠然的慢慢悠悠驶离了车站。
    六神无主的我们,当时怎么回的家,今天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也许在某次不期而遇的梦乡中,它会重新浮现这一幕,给我补上一个合情合理的圆满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