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5000资产管理体系,会做烂吗?

标签:
iso55000iso41001tpm维修4.0资产完整性管理体系 |
作者:广州值丰咨询公司
已刊2017年2月13日《企业家日报》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很不幸,ISO9000的推行在我国很多企业里做得很烂,对于改善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无甚本质性的帮助;而只是多了一套空头文件、加上一张认证证书。
ISO55000资产管理体系,本身当然也是个好东西,且已于2016年10月被正式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笔者跟踪这个管理体系已有一些年头,从PAS55到ISO55000英文版,再到我国国家标准中文版,已发现有些不好的苗头,例如:把ISO55000等同于设备管理体系(ISO55000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管理);再例如:推行ISO55000,并未充分考虑资产管理所需的改善事项,而只是因其是新的国际标准,可以卖弄噱头(诸如“行业首家通过国际权威标准ISO55000认证的企业”之类);等等。
而且,为了保持在全球各类企业的普遍适用性,管理类国际标准的表述惯例,只高度凝练地提出理念、管理框架与要点,但不细化到日常操作层面——ISO55000也如此。而心怀“终于轮到我捞一把了”的动机不纯者,于是趁机钻起空子:既然没规定具体怎么做,那就可以“屠户杀猪,各有各的刀法”(其实就是怎么省事怎么搞)。没有工匠精神,怎么可能把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位?
再者,也正因为ISO55000只高度凝练地提出理念、管理框架与要点,但不细化到日常操作层面,于是导致相当部分的ISO55000推广人士产生了错觉:有ISO55000就得了,无需掌握其他资产管理理论了。而且,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埋怨说“ISO55000很虚”。这表明这种错觉已被传递并误导了企业。
事实上,现存的一些其他资产管理理论,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迄今仍不失其巨大魅力与作用。比方说:制造(例如五金冲压、注塑、彩印)、能源(例如石油、火电)等行业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往往也就是设备密集型企业。对于这类企业的价值创造,TPM(全面生产维护)四十余年前就提出了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例如设备零故障、OEE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等(ISO55000未有这类具体方法)。试想一下:一家设备密集型企业,若其设备故障此起彼伏,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ISO55000所追求的“令资产最大化创造价值”,从何谈起呀?
殷鉴不远,ISO9000已做得很烂的反面教材;推行ISO55000未从资产管理本质出发的苗头;相当部分的ISO55000推广人士的错觉。因为这三点,于是一些同仁与笔者早已高度担心的问题就来了:ISO55000也会做得很烂吗?
有必要重复一下管理常识。推行ISO55000之根本目的:
——不在于一张毫无含金量的认证证书
——不在于把理念在墙上到处张贴
——不在于空头文件多么精美齐备
——不在于汇报PPT多么华丽惊艳
——不在于哗众取宠的响亮噱头
推行ISO55000之根本目的:
——而在于令资产在全寿命周期最大化创造价值
——而在于提高资产回报率
——而在于资产管理可支撑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达成。
简而言之,若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ROA)得不到提高,则其ISO55000的推行就是无效的、不需要的。恰如任正非先生在华为公司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不产粮食的流程,是多余的流程!”
若想把ISO55000落到实处,务必要基于其核心理念“令资产最大化创造价值”展开推行工作。例如:改善资产(含设备)本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可包括削减生产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备件成本、提高OEE设备综合效率等;再例如:充分结合企业经营战略,改善资产所处的企业运行价值链,可包括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精简组织结构与人员;等。
ISO55000出台的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价值导向切中本质,资产管理翻开新篇。但若推行时偏离“令资产(含设备)最大化创造价值”,则ISO55000在我国必烂无疑。——但愿我只是杞人忧天。
蒋坛军 专著书籍,请点击:《维修4.0》目录与简介
http://www.leantpm.net/uploadfile/2019/0825/20190825112620905.jpg
↑ 蒋坛军主讲ISO55000资产管理体系
http://www.leantpm.net/uploadfile/2019/0907/20190907040414414.jpg
a